女性,6岁
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2期);2.糜烂性胃炎;.肺结节;4.肺气肿
医院
使用泮托拉唑等药物
住院治疗6天,门诊随访半个月
上腹部疼痛较入院好转
初识患者
曾阿姨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月余”而入院,呈钝痛或胀痛,常于空腹或夜间出现,持续时间不等,进餐后可缓解,偶有烧心的出现,无心慌胸闷、咳嗽咳痰等症状。我边安抚其情绪边询问相关情况,曾阿姨出现上述症状后并没有做检查,曾诊所就诊服用药物上述症状有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故到我科就诊。曾阿姨无过敏史,无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腹部饱满,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怒张,未扪及包块,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墨菲氏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次/分。门诊拟考虑“十二指肠炎?”,最后曾阿姨同意住院检查治疗。
治疗过程
我和曾阿姨沟通交流以后为其安排相关检查,只有检查清楚了才能确定治疗方案,曾阿姨无痛胃镜结果示:胃体散在小片状糜烂、充血、水肿,胃窦粘膜红斑,散在小片状糜烂、充血、水肿。十二指肠球部呈球形,前壁见一个浅溃疡,苔不明显,周围轻度充血水肿。从无痛胃镜结果看她存在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方面的问题。幽门螺杆菌HP(-),说明此次检查并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的问题。
胸部CT平扫示:左肺上叶前段(IMA44)、右肺下叶外基底段(IMA)见实性结节影,界清,后者较大,直径约0.5cm;右肺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上叶下舌段见少许索条影,界清,左肺下叶纵隔旁见钙化灶,界清;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双肺透光度增强,其内散在小泡状透亮影,界清;胸椎边缘见骨质增生改变,部分椎间隙见真空征。从胸部CT平扫结果看曾阿姨存在肺结节、肺气肿、胸椎退行性变方面的问题,但是她此次入院并没有咳嗽咳痰、心慌胸闷、背部不适等症状,所以没有处理这些问题,叮嘱曾阿姨需要定期复查胸部CT,了解肺结节等问题的变化情况,根据复诊结果看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上腹部CT平扫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确切异常,肝右后叶上段见颗粒状钙化灶,界清;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确切异常,囊壁未见明显增厚,囊内未见确切异常密度影;脾脏实质内见颗粒状钙化灶,界清;胰腺、双肾上腺及双肾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确切异常。腹膜后大血管旁未见明确肿大的淋巴结,腹腔内未见确切积液征象。扫及腹部肠管未见确切梗阻、扩张征象。扫及胸腰椎少许骨质增生。从腹部CT平扫结果来看曾阿姨存在肝右后叶上段及脾脏钙化灶、胸腰椎骨质增生方面的问题,钙化灶及骨质增生的问题和目前临床症状没有关系,随访观察就行了,不需要处理。
血常规、凝血功能测定、肝肾功、血脂、血糖、电解质、大小便常规、普通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正常,我根据曾阿姨病史、临床症状、查体、辅助检查资料等,最后考虑诊断: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2期);2.糜烂性胃炎;.肺结节;4.肺气肿。我和曾阿姨商议后为其安排相关治疗。
口服药物,我为曾阿姨选择了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硫糖铝混悬凝胶、康复新液这三种药物,分别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肠粘膜方面的作用,中和胃酸、保护胃肠粘膜的作用,通利血脉、养阴生肌、修复胃肠粘膜损伤方面的作用,并配合膳食调理,综合性的处理才能改善临床症状。
治疗效果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阿姨临床症状逐渐好转,她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出院时精神状态尚可,诉上腹部疼痛较入院好转,无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曾阿姨病情较入院好转,加上家里面忙碌故要求出院,我交代完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