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
名为“七亿中国人感染了这种细菌”
的话题
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这么吓人?7亿人感染啊?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啊
这种细菌,就是幽门螺旋杆菌。
生长在胃窦幽门区胃黏膜层
与黏膜下层之间
△幽门螺杆菌/视觉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一半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会增加2~3倍。据统计,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7.68亿,感染率高达50%~60%。
致病方式?
幽门螺杆菌入侵胃部后,会破坏胃黏膜,不仅造成胃溃疡,出现餐后上腹部的疼痛,还会沿着粘膜组织,进入血液到达肝脏,毒素虽不多,但时间久了,会破坏肝脏组织甚至形成肝癌。
厉害的是,它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在人胃中生存的生物种类。
怎么知道自己
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第一,反酸、恶心,这种菌会刺激胃酸分泌。
第二,胃痛,这就非常直观了。基本上,6成年轻人都会有这种经历。
第三,口臭。这说在幽门螺杆菌疯狂繁殖进攻下的直接结果。
人体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正常的胃黏膜会产生炎症,即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若不进行干预治疗,胃黏膜细胞不堪重负,完成不了修复任务,只能用肠道细胞去修复,进一步可能导致低级病变、高级病变等癌前病变,最后甚至恶变为癌。感染后,胃黏膜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目前的国际共识是,不管有没有症状和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但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必恐惧,只要规范治疗,90%以上患者可根除。
“吃进去的”幽门螺旋杆菌?
最易在餐桌上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吃进去的细菌”,它的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在外就餐,若餐馆的碗筷消毒不达标,或几个人一起吃饭时不使用公筷,互相夹菜,都可能会造成传染。
刺激性食物
此类食物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致使胃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
生吃
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钟爱西餐、日餐,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就吃,涮火锅肉还没烫熟就下肚了,这就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埋下了隐患。
接吻
唾液中也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如果情侣深度接吻,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将畅通无阻。
幽门螺旋杆菌"偏爱"3类人
10岁以下的儿童
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而10岁以上感染者,每年仅以0.5%~1%的幅度缓慢增加。患慢性腹泻、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以及孤儿、弱智儿童等弱势群体,其感染率远高于同龄的健康儿童。
处于蜗居之家的人
居住在拥挤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尤其是与家长共寝者,感染几率较大。曾有针对陕西地区的一项调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家庭住房面积大小呈负相关。同时,家里没有抽水马桶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处于水污染地区的人
调查发现,饮用池塘水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饮用井水者,而饮用自来水的人感染率最低。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能在河水中生存一周以上,甚至有时能生存一年左右。
学会5招预防感染
1.餐具消毒、分餐饮食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分餐是很有必要的,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
2.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
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牛排等食物,不喝生冷水。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3.不要“口对口”喂饭
有些家长会口对口给孩子喂饭,或者有等同于“喂食”的行为,都应该杜绝。
4.及时洗手、清洁口腔
这种菌可以在“粪——人”之间传染,因此饭前便后务必洗手,避免感染。
5、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
到医院体检时,可通过胃镜和碳13尿素呼气实验两种方式,有效检测幽门螺杆菌。一旦确诊,医院就诊。幽门螺杆菌高危人群应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50岁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镜;50岁以上者,每2年做一次。
来源:生命时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赞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a/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