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买过一本书,名叫《生命的重建》,作者是美国人露易丝·海,这本书是一次读书会上网友推荐的。作为一本为宣扬自爱而进行自我催眠的心灵鸡汤读物,这本书有其可取之处,毕竟自爱甚至是自恋,都要比自卑与自怜好得多。这本书末尾有一部分很特别的内容,是用很长的列表将各种疾病归因为各类心理因素,出版社估计也觉得不靠谱,于是特别注明说这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不能作为治病的参考。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来,这张列表基本是胡说八道。
在《生命的重建》末尾的列表里,作者认为胃溃疡是由于心理压力太大所导致(晃悠小注:这本书多年前就借出去了,所以关于原因我只有这么点模糊的印象,没有查证)。其实她的看法并不新鲜,对于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医学界都存在很大的误解。
比如传统中医认为,胃溃疡是由于“情志所伤,饮食劳倦”,大意是病因是因为忧愁焦虑,饮食失节和劳累过度。所以中医建议在临床治疗中,采取疏肝胃、温中健脾、养阴益胃、活血化瘀、调理寒热等治疗方式。
年以前,医学界对胃溃疡的看法与中医类似,认为主要是由于焦虑或精神压力过大所引起,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最早提出这个观点是精神分析师,上个世纪3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发大行其道,一个名叫弗兰兹·亚历山大的美国心理医生发表文章指出,消化道溃疡病人都患有“心理依赖症”,内心渴望被权威庇护,被家长“喂食”。对应到消化系统,就是胃酸分泌过多,就像婴儿看到母亲的乳房一样。这个理论一度非常流行,甚至发展到了把发病的责任推给家长的地步。如有医生宣称说,经过研究表明,病人的母亲都是“母老虎”,父亲都是“妻管严”。可见那时候对胃溃疡病因的解释是多么的“坑爹”。
由于当时的医生都遵循该理论,所以在治疗胃溃疡的时候,采取的思路都是减少胃酸的分泌或中和胃酸,并叮嘱病人控制情绪,少吃辛辣食物或抽烟。因为辛辣食物和抽烟都会刺激胃酸分泌。这些疗法似乎能够让病情有所缓解,可是一旦停药,溃疡就会复发,对此医生们束手无策。
其实,关于胃溃疡的发病数据,一直以来受到了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据统计,胃溃疡在19世纪还是很罕见的疾病,到了20世纪,发病率急剧上升。年基本上每10个成年男人中就有一个患者。而年至年,发病率突然下降,降幅达到惊人的50%。这种发病率的飙升和暴跌,不太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反而具有流行病的特征。然而,西方主流医学界对权威的迷信,使得对胃溃疡的认识与治疗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上世纪80年代出,一个名叫巴里·马歇尔的澳大利亚医生接触到一个患有胃溃疡的病人,他同时患有支气管炎,需要服用大量的四环素。他向马歇尔报告说,服用四环素后,自己的胃溃疡症状得到了显著的好转。这使得巴里·马歇尔怀疑胃溃疡与病菌有关。同院的一个名叫罗宾·沃伦的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胃溃疡病人的消化道内存在一种螺旋形病菌,他怀疑这种病菌就是导致胃溃疡的元凶。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他必须在实验室里培养了这种病菌。开始实验了34次都没有成功,第35次实验被复活节打断,拖延了5天。没想到碰巧的是,多出来的这5天正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病菌培养出来后,罗宾·沃伦自己吞下了一管病菌。一个星期后,他果然得了胃溃疡,服用抗生素后症状消失。之后,他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终于证明了该病菌才是胃溃疡的肇因。这种病菌就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马歇尔和沃伦两人也因这项发现成果获得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总体上仍然很高,成人中感染率达40%—60%。胃溃疡不进行根治的话,反复发作会让患者饱受胃病的折磨,就连做胃镜检查都让很多人闻风丧胆。而且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有<1%会发生肠型胃癌。此外,如果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非甾(zai,音同灾)体消炎药(晃悠小注:指布洛芬、西乐葆、尼美舒利、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的药,如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用于防止血栓形成),那么极容易引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所以一旦被Hp感染,应当考虑尽快治疗。让人欣慰的是,随着对消化道溃疡肇因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胃溃疡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是慢性的、复发性的疾病,目前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愈胃溃疡已成为可能。
那么现在医生们采取什么药物对付幽门螺杆菌呢?既然是细菌,自然免不了使用抗生素。在推荐用于根除治疗的6种抗菌药物中,甲硝唑(硝基咪唑类)耐药率达60%—70%,克拉霉素(大环内酯类)达20%—38%,左氧氟沙星(喹诺酮类)达30%—38%,而阿莫西林(广谱青霉素)、呋喃唑酮(其它非限制级类抗生素)和四环素(四环素类)的耐药率仍很低(1%—5%),使用抗生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耐药会显著影响根除率,所以一旦使用,一定要足量足疗程。
治疗胃溃疡的时候,仅抗生素灭菌还不行,还得减少胃酸的分泌。于是另一类被称为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药物加盟进来。质子泵抑制剂这个名称听起来很有点物理特色。提到质子,也许人们会想到氢元素,氢元素的质子数为1。限于篇幅我在此不对药理做详细的解释,简单说来,胃酸分泌的最后一步是胃壁细胞内质子泵驱动细胞内氢离子H+与小管内钾离子K+交换,质子泵抑制剂通过阻断了最后离子交换通道从而减少胃酸的生成。此类药物的命名特点是用拉唑结尾,也可称为拉唑类,如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除了命名有共同的特点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价格非常贵。
根据上面两大类药物的机理,于是医生们有了针对胃溃疡有了标准三联治疗法:拉唑类+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拉唑类+克拉霉素+甲硝唑。可惜只要使用了抗生素,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耐药性。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上升,目前标准三联治疗的根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疗程从7天延长至10天或14天,根除率仅能提高约5%。
近年来国际上又推荐了一些根除方案,包括序贯疗法(sequentialtherapy)(前5天PPI+阿莫西林,后5天PPI+克拉霉素+甲硝唑,共10天)、伴同疗法(con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中科白癜风寒假感恩回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a/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