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etyfortheancientchineseart
theteamastersspecial
SACA学会是一个多元开放性的学术实践平台,致力于古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实践与研究成果交流。
*从豊臣秀吉逝世的庆长三年(),到大阪之役诛杀豊臣家的元和元年(),期间以古田織部和小堀遠州为首的十二名茶人,年龄不一,最长者有72岁的織部,最幼者有6岁的前田利常。
織部的理想,可以说是安土、桃山文化的缩影:在他的影响下,本阿弥光悦和小堀遠州都确立了各自对美的见解。他们与当时的社会时局无关,但却终为其时代所累,不由令人唏嘘。
这个时代的茶人青年时,经逢豐臣秀吉长逝;壮年时,又目睹豊臣家灭亡;随后又大多归服于新兴的徳川政权。从决绝自裁的利休,到被诛杀的織部,作为茶人,他们如何面对,他们的故事,又能给当下审美探索带来怎样的启发?
利休以后:茶道与唐物的延续古田織部与小堀遠州时代的茶人AfterRikyu:theAgeofFurutaOribeKoboriEnshūtherelationshipofteamastersafterrikyu*織遠时代的茶人古田織部FurutaOribe伊達政宗DateMasamune佐久間真勝SakumaSanekatsu上田宗箇UedaSōko船越永景FunakoshiNagakage前田利常MaedaToshitsune小堀遠州KoboriEnshū松花堂昭乗ShōkadōShōjō長闇堂Chōandō安楽庵策伝AnrakuanSakuden三宅亡羊MiyakeBōyō本阿弥光悦HonamiKōetsu**遠州作庭園-京都皇居仙洞御所
織部和遠州的世界
历史背景HistoricalBackground从豊臣秀吉逝世的庆长三年(),到大阪之役诛杀豊臣家的元和元年(),期间以古田織部和小堀遠州为首的十二名茶人,年龄不一,最长者有72岁的古田織部,最幼者有6岁的前田利常。▲油滴天目茶碗南宋重要文化财,九州国立博物馆收藏(未加金扣前之状态)/传承:古田織部-土井炊頭利勝-木下和泉守長保-松平不昧(雲州松平家)-高野光正-文化廳
值得注意的是,前田利常与其他同时代茶人年龄差距较大,比他年长的就是当时已经大13岁的三宅亡羊(时年19岁)。也就是说,大部分茶人都活跃在三宅亡羊和古田織部的生卒年之间。他们青年时,经逢豊臣秀吉去世;壮年时,又目睹豊臣家灭亡;随后他们又大多归服于新兴的徳川政权,可谓历尽沧桑?
从被诛杀的古田織部,到决绝自裁的千利休,身为那个时代的茶人,虽然饱受人生坎坷与命运的转变,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气概与人格魅力对后世影响至深,他们可以说是毫无怯意的…上田宗箇、伊達政宗、佐久間真勝、船越永景的茶道虽没达到其他茶人的高度与感染力,但也值得一探究竟。安楽庵策伝、長闇堂、松花堂昭乗等人,则借学艺、作画和写文,韬光养晦,独具一格。▲小堀遠州,遠州流茶道祖师。俗称作介,名为正一(后改为政一),号宗甫、孤篷庵,曾任从五位下远江守,故被称为遠州。
古田織部的理想与美学诉求,可以说是安土、桃山时代的文化缩影。在織部的影响下,本阿弥光悦和小堀遠州都确立了各自对美的见解?
虽然他们与当时的社会时局无关,但却终还是为其时代所累,也为他们的故事增添了一丝凄美的色彩,不禁令人唏嘘。織遠时代的茶人古田織部FurutaOribe天文十三年至元和元年(-)江户早期的茶道名人,俗称左介,原名景安,后改名为重然。古田出身富贵,是美浓国本巢郡山口城主古田重安弟?古田重定之子,后成为重安养子。古田的父亲古田重定在当时就以茶汤之道闻名,所以他应该从小就对茶道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不过在松屋久重所编「茶道四祖传书」中所引用佐久间不干斎的口叙传闻中,却也有織部早年很讨厌茶道的说法,由于織部史料可查最早的茶会纪录是已年过四旬的天正11年(年),故早年未钻研茶道之说也有一定之可能。)
▲古田織部,-,江户早期的茶道名人,俗称左介,原名景安,后改名为重然,「利休七哲」之一。織部之名是由他曾受封之官职「從五位下、織部正」而来,故又被称为古田織部,或「古織」(利休很多墨书上都称其为古織)。其号有「金甫」、「宗屋」、「印齋」等,在「織部烧」和「織部灯笼」上,都落有这些名号。▲千利休写给古田織部的亲笔信,其中左边第一行写的正是「古織」,末尾有「易」的利休落款,左边第二行也落有「利休」二字/缘由是利休送给了織部一个「长次郎」烧制的茶碗,此信是附属茶碗的文书(可见利休与織部亲密的关系)。信中提到的「长次郎」是一位十分出名的艺匠,由于落款是「利休」,所以判断此信是年以后所写(天皇赐利休号为年),善田喜一郎氏寄贈,东京国立博物馆藏(B-)
年豐臣秀吉在皇宫开设茶会,并准备于此时就任「關白」、「太政大臣」,以及受天皇御赐「豐臣」之姓氏。当时由利休负责向「正親町天皇」献茶,因此天皇赐「利休」之居士号,在此之前利休对外一直用「千宗易」的本名。原文:焼茶碗、今日相尋申候間/紹二に渡進之候。拙子者、御心/さし斗に候。一笑ゝゝ。かしく/十六日 宗易(花押)/利休/封古織公まいる 人ゝ御中 易織部的茶室古田織部集千利休茶道之大成,在茶器制作、建筑、造园方面风格大胆且自由,带动了安土桃山时代的流行文化「織部风」。「興福寺八窓庵」和「燕庵」是他本人最爱的茶室。1.八窓庵-奈良國立博物館內▲八窓庵,江户时代建立,以多窗闻名,传为古田織部心仪之茶室,茅草修葺的田舍风茶屋:3畳台目中设1畳贵人座,奈良国立博物馆院内。八窓庵与興福寺塔頭慈眼院「六窓庵」、東大寺塔頭四聖坊的「隠岐録」共同被称为「大和之三茶室」。2.燕庵-京都「薮内家」▲「燕庵」,现位于京都市下京区的「薮内家」
織部的茶碗油滴天目-九州國立博物館▲油滴天目茶碗南宋重要文化财/古田織部、松平不昧旧藏,九州国立博物馆收藏/附属天目台-尼崎台(千利休花押);内箱书「ゆてき(油滴)」二字传为千利休或古田織部手书,外箱盖上题写的「油滴」为不昧的笔迹。这件天目传承显赫,从古田織部,传到土井炊頭利勝、木下和泉守長保手中,江户后期成为大名茶人松平不昧的藏品,收录于松平不昧的著录「云州藏账大名物部」,记录为:「油滴古織土井利勝木下長存伏見屋」織部的茶道表千家四代目江岑宗左,在其著作《江岑夏書》中提出「利休弟子七人众」的概念,即「利休七哲」,并对这七人进行了排名。
第一位蒲生氏鄉,第二位高山右近,第三位細川三斎,最后才排到古田織部,并附注释「其间,織部的茶道水平一般,但是之后,却成为了惣和尚。」(此内、織部一茶之湯能無候、併後、惣和尚ニ成被申候)*利休七哲蒲生氏鄉、高山右近、細川三齋
瀨田掃部、芝山監物、牧村兵部
古田織部
若评论茶道的话,当然绕不过位居第一的蒲生氏鄉。利休逝后,織部成为「惣和尚」(又称「茶汤名人」、「天下大和尚」),茶人之间竞争激烈,氏鄉作为再兴千家的大恩人,自然会对織部投以严苛的目光。▲蒲生氏鄉,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侍奉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氏鄉是利休弟子,在「利休七哲」排名第一,作为茶人十分有名。当时秀吉身边御医的「施薬院」给氏鄉赠送了「雁皮紙(がんぴ)」,这封信是氏鄉的一封感谢信,由于文末署其「羽柴姓」,故可以断定是天正15年(年)以后书写的。雁皮纸:是一种名为「雁皮」的银杏科植物制成的和纸(日本产的纸),由于雁皮成长非常慢,所以栽培非常困难,故雁皮纸的制作一般用的都是野生的树皮。在古代也被称为「斐紙」,风格非常优美,被称为纸中之王。雁皮纸的纤维极细、短,紧致致密,纸的质感非常滑,呈奶油般的自然色,不但独特的光泽感且非常防虫,在古代多被用来书写贵重的文书,也被称为日本的「羊皮纸」。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厚的雁皮纸不容易湿,如果水分过多也会收缩,故不适合用来书写大字,多用来写经、书信类的小字用。在平安时代,大家就根据其厚度分为厚、中、薄三种样式,「越前産」的雁皮纸质量最高。▲「澄心堂帖」北宋蔡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自古以来,文人对纸的追求既是一种雅好,也是一种对完美的渴望以及文人精神状态的一种体现:比如宋代的麻纸,便因一种植物的绝迹而失传;蔡襄对纸十分讲究,也很珍惜,在此提到的澄心堂纸,与雁皮纸一样(后来也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成就了一段文房佳话。译文:有澄心堂紙一幅,如果紙的寬度、厚薄、堅實程度,像這張澄心堂紙(編按:可能是原紙或另附紙樣),那就是很好的紙了。但是工匠不願意嘗試做做看,也是怕做不出來這麼好的紙,即使我給了很高的賞金(編按:「厚直」指很高的酬金),也沒人要做。我有一批楮(編按:楮樹的樹皮是做紙的原料),看起來質地很細緻,很適合拿來做澄心堂紙。希望熟悉門路的人能幫我做出類似澄心堂紙的品質,約莫百幅。癸卯年重陽日,蔡襄寫。織部和利休的關係虽然说在「利休七哲」里織部并不是排名第一,甚至可能是排名最后,但他与利休的关系却十分密切,可以说只要理解了織部的世界,就能进而明白千家之茶的精神。首先,織部确立了「武家茶道」,使得各家大名(江户大名:直接供职于将军,俸禄在一万石以上的领主)纷纷设茶堂,雇佣茶人做家臣。其次,他迎合时代,改变了审美风潮。与利休「黑即古心」的静谧美学相比,織部追求动态、反差之美,比之利休,織部亦是功绩斐然。▲黑織部筒形碗,織部茶碗的典型代表作,这种多彩风格与技法为織部所好▲武藏镫之文,利休寄给織部的书信,致转战关东各地的織部的书信。利休对織部的狂歌予以和诗,信中还提及赠送織部花筒一事,提到是用上好竹子制作的得意之作,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利休十分信赖織部,天正18年6月20日,小田原之战,给转战关东的織部寄送的「武藏镫之文」即为明证。这封书信一直收藏在千家,江岑三代后,宝历元年(),如心齋和又玄齋将其赠送给江户富商冬木屋上田氏,以感谢冬木屋上田氏返还了千家意外流出的「利休遗偈」(利休切腹前的遗言)。冬木屋还藏有利休的铭「園城寺」花入。
*利休遗偈
人生七十 力圍希 咄 吾這宝剣 祖仏共殺 提ル我得具足の一太刀 今此時そ天に抛 天正十九仲春 廿五日 利休宗易居士 (花押)▲竹一重切花生銘「園城寺少庵」,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利休制茶勺,铭「泪」:利休切腹之前,亲手制作了这把茶勺,在最后一次茶会上使用完后,赠予古田織部。传言織部为「泪」茶勺还特地制作了一个带开窗的黑漆筒,以代替牌位进行祭拜,徳川美术馆美术馆藏
伊達政宗DateMasamune永禄十年至宽永十三年(-)战国时期霸主,仙台六十二万石藩祖。幼名梵天丸,俗称藤次郎。政宗幼时罹患疱疮(即天花),失去右眼的视力,以此逃过劫数,因而后世称之为「奧州獨眼龍」(仿自唐朝名將李克用)天正十八年,秀吉发动「小田原之役」,伊達政宗因延迟发兵,被秀吉拒绝觐见,于是拜托前田利家请千利休从中斡旋,秀吉最终认可了他的才干,允许了他的拜谒。▲政宗賦有诗「醉餘口號」:馬上少年過,世平白髮多;殘軀天所赦,不樂是如何。他曾向利休、織部学习茶道,織部逝后,又得到了遠州的指导。据《三斎公伝書》记载,政宗曾向細川三齋(利休七哲之一)询问服饰色彩和二重切花筒的搭配问题。伊達政宗与徳川将军家交往甚密,时常进献名物。此外,政宗还以五百石的待遇聘请織部的弟子清水道閑(石州流清水派初代目)担任茶头一职?
政宗的茶碗▲灰被天目茶碗銘「秋葉」南宋-元,伊達政宗所持,一碗幽蓝,胎釉结合处环绕一抹淡赭色如秋天飘零之落叶,武将的侘之名碗-「古今名物類聚」、「大正名器鑑」收录,MOA美術館藏/傳承:伊達政宗-加藤正義-MOA美術館▲灰被天目茶碗南宋-元/传承:仙台伊達家-河村伝兵衛-岩崎弥之助-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肩衝茶入銘「堪忍」,名物/传承:伊達政宗-仙台伊達家-香雪美術館藏▲伊達政宗騎馬銅像,仙台城(青葉城),以「獨眼龍」为人所知的伊達政宗之所以没有戴眼罩,是由于他的遗言交代「在我死后所制作的绘画等作品中,我都希望拥有双眼」佐久間真勝SakumaSanekatsu元龟元年至宽永十九年(-)江户早期的武人。原名実勝,称寸松庵主。徳川家康时期,任从五位下伊予守,后任御使番,又升河内守和将监。师从織部学茶,后得江月宗玩赏识,于大德寺龙光院设隐居所,即「寸松庵」,晚年生活很是风雅。▲寸松庵色紙,中国製唐紙墨書,13x12.5cm,11世紀,重要文化财,五島美術館藏有名的寸松庵色纸即其所有,色纸上所书《古今集》四季和歌,传为紀貫之笔。原为册子本,堺南宗寺的隔扇上曾贴有36幅,其中12幅为真勝所获,后收入大德寺寸松庵内,故被称为「寸松庵色纸」,它与继色纸、升色纸并称为三色纸。上田宗箇UedaSōko永禄六年至庆安三年(-)桃山时代、江户早期的武将。茶道上田流的始祖。幼名竜丸,号左太郎、重安、竹陰、是齋。原侍奉信長的家臣丹羽長秀,后成为秀吉的直属家臣,在越前领一万石任主水正一职。最初师从千利休,后又学茶于古田織部。上田左太郎之名初见于《利休百会記》中,庆长四年又见载于《松屋会記》中。关原之战时,属西军,得知旧主丹羽家陷落,于是剃发,号宗箇。▲御庭焼茶碗「さても」,上田宗箇所持,刊登在「陶説」号11、12月合併号
蜂須賀家政因欣赏其武名将其招揽,让他负责在阿波地区普及茶道一事。随后又获得纪伊和歌山城主浅野幸長复兴武家的恳求,听从浅野家安排转封到安芸,成为领一万七千石的家老。
▲上田宗箇所建和歌山「安闲亭」茶室平面图他在和歌山营建「和风堂安闲亭」茶室,又在广岛宅邸建造「和风堂」,在堂内营建小间的「远钟」。所藏茶道具除了織部出让的「生爪」花入,还有他自制的洋溢着豪快茶风的茶勺、茶碗、茶入等。▲唐物大海茶入銘「上田大海」上田宗箇所持所知的弟子有野村休夢。建造的庭院有广岛的缩景园、和歌山城西的丸庭园、德岛城表御殿庭园、名古屋城的二之丸庭园,粉河寺庭园(和歌山)等。船越永景
FunakoshiNagakage
庆长二年至宽永十年(-)
江户早期的旗本(注:武士身份的一种,直属将军的家臣)。号正養庵宗舟。曾侍奉徳川家康,宽永十一年将军家光进京时,因主持远江国今切渡(注:远江国-静冈县,今切渡-渡口名)的修建而扬名,后成为御作事奉行;还曾主持日光大猷院的宝塔修建,担任伊予守一职。
船越永景师从織部、遠州学茶,以茶道巧妙为人所知,晚年时,与片桐石州一道,成为四代将军家綱的道具奉行。▲肩衝茶入銘「勢高」(大名物)重要美術品,頴川美術館藏据《徳川実紀》载,石州和永景向将军家綱献茶,壁龛挂着無準師範的墨书,唐物花入「大曾呂利」中插着牡丹花,还使用了大名物「勢高」肩衝茶入(注:肩衝かたつき:茶入的一种,平肩)、刷毛目高丽茶碗(注:刷毛目はけめ:刷毛痕,用刷子把白陶泥涂上去后再上釉烧成的陶瓷器)等有名的茶道具,先由石州点茶,再由永景点茶,传言家纲更喜永景。前田利常MaedaToshitsune文禄二年至万治元年(-)前田利常是加贺前田家三代目。他专注农政,复兴能登妙成寺、高冈瑞龙寺和小松那谷寺,此外还招揽了「能之大成者」宝生太夫、仙叟宗室、莳绘艺匠五十嵐道甫等人,为加贺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能(日语:能/のう)
是日本独有的一种舞台艺术,
為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种古典歌舞剧,
從镰仓时代後期到室町時代初期之间创作完成。
能在日本作为代表性的传统艺术,
与歌舞伎一同在国际上享有高知名度。
利常虽是前田利家的第四子,但后被长兄利長认作养子,九岁时与将军秀忠的次女珠姬(六岁,天德院)联姻。利常13岁时,利長退居富山城,他成为「加越能」的主君。利常让位于嫡子光高后,移居小松城,领二十(二)万石的养老俸禄。正保2年4月5日,时年53岁的利常嫡子光高(31岁)急逝,当时继位的嫡孙綱紀只有3岁,利常不得不出面辅佐。66岁时,前田利常于小松城逝世,由于他治政有方,也进一步巩固了加贺前田家的基础和实力。利常的茶碗▲油滴天目茶碗銘「曜變」,重要美術品,根津美術館藏/附属物:被覆-金地唐草纹;内箱-金砂粉、银粉文字,小堀遠州筆;外箱子蓋表「曜變」/傳承:加賀前田家-侯爵前田利為(大正九年四月十六日、東京市本郷區本富士町前田利為邸に於て實見す)-根津嘉一郎-根津美術館▲木葉天目,南宋吉州窑描金梅枝,重要文化財,当我们在赞叹安宅英一的审美的时候,我们往往也忽略了他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克拉克伉俪珍藏的北宋定窑梅瓶;还有这件来自前田利常家族的木叶天目,盏内更是带描金梅枝/傳承:加賀前田家-安宅英一-大阪市立東洋陶瓷博物館藏利常和遠州的關係从根津美術館收藏的銘「曜變」的油滴天目茶碗看,利常和遠州在茶道具上的互动应该是十分密切的:小堀遠州在利常的茶碗内箱用金砂粉、银粉文字写下「曜變」二字,虽然现在被认定为「油滴天目」,但仍然十分珍贵,也可以感受到織遠時代的茶人们对「曜變天目」热情的渴望和崇拜。
昭和56年6月,金泽城内本多藏品馆举办「前田利常与小堀遠州」展,平成8年4月,石川县立美术馆举办「仙叟宗室」展,这些都是理解利常茶道的好机会。利常家的藏品前田家雇佣了左马助光春、金森宗和的嫡子、七之助(-,号方氏、了空)、千宗旦的小儿子古宗室,以及其他茶道名流的子弟作家臣。毫无疑问,利家、利長、利常、光長拥有许多茶器名品。
著名的藏品有:定家色纸·八重葎、大灯国师墨迹·梅溪(前田家的家徽是梅花)、青磁花入·吉野山、富士茄子、饿鬼腹茶入、加贺井户茶碗(注:井戸いど:高丽茶碗的一种)等。围绕利常,值得研究的茶道相关人物有许多,比如六女春姬、家臣第一人(五万石)的本多素立軒(即本多政長,其宅邸现变为藩老本多藏品馆)、出身朝鲜半岛的脇田直賢(一千五百石,宅邸变为玉泉园),以及富商屋次郎兵衛(淨全)。浅野屋写的「茶道直指抄」(金泽市立图书馆藏),是已知研究利長、利常同小堀遠州、千宗室交际的重要资料。小堀遠州KoboriEnshū天正七年至正保四年(-)遠州流茶道祖师,茶人、造园师。俗称作介,名为正一(后改为政一),号「宗甫」、「孤篷庵」,曾任「从五位下遠江守」職位,故被称为遠州。遠州的茶道拜古田織部为师,歌道师从冷泉為満,擅长「定家流」书体,开创了「绮丽幽寂」的茶道新风。遠州承担了一部分徳川幕府的行政工作(伏见奉行、作事奉行等),所以身为官僚的他,茶风不可避免地带有武家作派?
但这种精神却遭到了千家的严厉批判。「書捨文」是遠州茶道理论的代表作,速水宗達为了批判该书,写了「茶の湯口訣」(手稿本东北大学狩野文库藏·「千家茶展」〈平成七年十一月刊,妇女画报社〉影印刊载)。此外,宗達还写有《喫茶指掌篇》(月之部21项),他以山本退庵的随笔为典据,轮番提及天祐紹杲、藤村庸軒等人,还谈及了遠州茶道。遠州的茶器1.油滴天目-梅沢記念館▲油滴天目,名物,小堀遠州所持,寛永十三年五月将軍德川家光莅临品川御殿山遠州茶會時呈現/附屬:小堀宗慶書付「油滴天目」、芙蓉台;传承:小堀遠州-藤田伝三郎-井上世外(井上馨)-侯爵井上勝之助-益田鈍翁-梅沢家-梅沢記念館蔵
2.黄天目銘「燕」-泉屋博古館「中興名物」4.灰被天目銘「埋火」-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灰被天目,銘「埋火」,此茶碗為小堀遠州所持十二件天目中的「辰」,有遠州瀟灑的作風,「埋火」之名,很有可能是來自武野紹鷗的和歌「契りあれば知らぬ深山のふし柴もたき木となりぬ閨の埋火」,意思是:「若有缘,不知名深山中的藤柴,也会化作你寝室炉中的炭火?」紹鷗信手拈來的感性,和遠州的浪漫,在「埋火」裏融為一體?/附屬:江月宗玩所持「朱漆塗天目台」,宗玩是大德寺第一五六世住持,遠州的摯友;傳承:小堀遠州-佐倉藩主堀田相模守-近藤吉衛門-岩崎家-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5.玳皮鸞天目銘「燕」-三井文庫別館6.文琳茶入銘「若草」-泉屋博古館7.文琳茶入銘「吹上」-五島美術館
「中興名物」
▲文琳茶入銘「吹上」,中興名物,元代/附屬:牙蓋仕覆2象牙挽家挽家袋(白平絹);箱書:內箱-小堀遠州,外箱-松平不昧;傳承:小堀遠州-酒井宗雅-松平不昧-五島慶太-五島美術館藏遠州的庭園1.仙洞御所-京都2.光明寺3.円通院4.南禅寺方丈庭园5.南禪寺金地院6.圓滿院7.天授庵8.孤蓬庵9.教林坊10.根来寺11.池上本門寺「松涛園」12.滋賀院門跡庭園13.禅華院14.西教寺15.龙潭寺16.輪王寺逍遥園17.青莲院门迹18.高台寺庭園19.高台寺圓徳院20.龍安寺石庭21.赖久寺-遠州原点遠州和其他茶人的關係据载,遠州曾受江月宗玩之邀前往龙光院茶会插花。茶会中,人们多乐于赏花之事,遠州在五六支盛开的水仙花中择一支,搭配好叶子置入花器中,可惜茎杆一直漂浮无法固定,于是遠州拿起小刀便开始忘我修整,花了很长的时间…这场茶会除了遠州和宗玩,还有其他贵客在场。天祐紹杲崇尚宗旦的「随心」,批判遠州太过刻意,会使其他客人感到枯燥无聊,他还同时批判了与遠州亲近的藤村庸軒。
庸軒作为拥护遠州的一派,自是挺身而出为其辩驳。于是,天祐与庸軒二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各有主张。遠州与千宗旦的对比,实在是时代使然,不可避免。松花堂昭乗ShōkadōShōjō天正十二年至宽永十六年(-)江户早期的僧人、书画家。俗名中沼式部,号滝本坊、惺惺翁、南山隱士、空識。擅长书法,与近衛信尹(三藐院)、本阿弥光悦并称「宽永三笔」,在绘画与和歌方面也颇具才能。昭乗出身于堺的喜多川氏,随近衛家进京,又入石清水八幡宫寺滝本坊,后成为住持。他师从遠州、長闇堂学习茶道。宽永初年,滝本坊烧毁后,移至闲云轩隐居,生活风雅。其茶风见载于《松花堂茶会記》,遠州十分喜欢闲云轩,曾赠「吾友」茶勺给昭乘,两人有赠答歌流传。▲「国司茄子」南宋,大名物、「八幡名物」/附屬:仕覆4解袋堆朱七賢之盆黑塗挽家(藤重作)挽家袋(和蘭木棉);傳承:北畠家-若狹屋宗司-松花堂昭乗-道具屋兵衛-若州酒井家-藤田家-藤田美術館藏昭乗在闲云轩与松花堂使用的茶道具被称作「八幡名物」,有大名物「国司茄子」、定家色纸、利休茶勺等等。宽永十四年(),隐居于滝本坊南部的松花堂,故又被人称为松花堂。松花堂正面的封檐板上,昭乘与信尹、光悦分别题福、禄、寿字。長闇堂Chōandō元龟二年至宽永十七年(-)奈良侘寂茶人久保利世,又称権太夫、権大輔。虽是春日大社的神官,但无俸禄可领,以缝袋维持生计,醉心于茶道。宽永初年,将东大寺「勧進上人俊乗房重源」的「影堂」遗构移至住所,作成茶室名曰「長闇堂」。他与遠州交往颇深,遠州在他逝后,曾写「長闇堂悼文」。晚年时,著《長闇堂記》,书中自述了茶道见闻和逸事,是研究桃山时代茶道的重要资料。安楽庵策伝AnrakuanSakuden天文二十三年至宽永十九年(-)净土宗僧人。京都誓愿寺竹林院的开山祖师。出身于美浓国。幼时出家,在京都禅林寺修行。写有笑话集「醒醉笑」,被认为是后世落语的鼻祖。庆长十八年()成为誓愿寺住持,元和五年()天皇下赐高僧紫衣。引退后,隐居于寺内茶室「安楽庵」中,号安楽庵、惺翁。据《松屋会記》记载可知,安楽庵的茶室属燕庵形式。他与遠州、松花堂相交,还得到了近衛信尋的赏识。收集的茶道具颇多,有《安楽庵名物帳》流传。
三宅亡羊MiyakeBōyō天正八年至庆安二年(-)江户早期的儒学家。名島,号寿齋、寄齋,别号江南野水翁。亡羊是其晚年使用的字。作为茶人,有人认为他也是宗旦四天王之一。三宅氏曾是堺会合众(注:豪商组织)第一位,但家道于父辈没落。庆长四年,亡羊进京,对藤原惺窩以兄事之,向其学习儒学,因给後陽成、後水尾两位天皇讲学而声名大震,获赐洛北鹰峰的土地。即现在円成寺所在的土地,其墓穴也在寺中。他向千宗旦学习茶道,宗旦也向他学习儒学。油小路的宅邸中建有两畳的茶室,其名见于《松屋会記》宽永四年()的记载。亡羊擅和歌、香道和花道,社交广泛,同藤堂高次、遠州等皆有来往。
他将从三齋处习得的茶道,又传授给自己的儒学弟子藤村庸軒。本阿弥光悦HonamiKōetsu永禄元年至宽永十四年(-)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早期的艺术家代表。俗称次郎三郎,号自得齋、徳有齋、太虛庵。光悦不仅继承了本阿弥家世代传承的刀剑鉴定、打磨技能,在莳绘、陶艺方面也是大放异彩,比如著名的舟桥莳绘砚箱和「雪峯」、「李白」茶碗。此外,他书法极好,与近衛信尹、松花堂昭乗并称「宽永三笔」。
谈及光悦时,需从其孙空中齋光甫(-)说起。光甫善作陶,人称「空中信楽」,是「本阿弥行状記」三卷的作者,此书是本阿弥一族的家族记录。该卷对光悦的母亲妙香尼(?-)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a/5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