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6日,因“腹部隐痛6+月,加重1月”医院行胃镜示:胃窦癌。
年9月10日,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胃溃疡型中分化腺癌。
年10月29日,在深圳市PET/CT中心行PET-CT示:左肺下叶背段代谢活性增高的结节。
年11月5日至26医院(医院)行XELOX(具体化疗量不详)方案2周期化疗后,不能耐受。
年6月24日,于医院复查胸腹部增强CT示左肺下叶病灶明显增大,行CIK治疗2周期。
年7月25日,复查PET/CT示:左肺下叶背段代谢活性增高的软组织结节,较前增大且代谢活性增高,考虑为恶性病变。同年8月27日,在医院行胸腔镜左肺下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
年12月23日,PET/CT示:右肺上叶后段新出现两个代谢活性增高的软组织结节,考虑为转移灶可能性大。年1月22日,医院介入科行右肺转移瘤活检及微波消融术。
年4月23日至9月8日,行12周期NKT细胞免疫治疗。
案例分析患者陈先生,年9月被诊断为胃窦腺癌。后立即行根治术并辅助口服化疗,但是术后一个多月,便在PET-CT复查中发现了左肺下叶出现转移灶。从这结果分析看,并不一定能判断出是术后一个月发生了转移,也有可能术前左肺上就存在转移灶,但因为病灶太小而未检出。后续进行XELOX方案化疗,由于副作用大,陈先生治疗2周期后就被迫中断,左肺转移灶仅略有缩小。半年后,左肺病灶迅速增大,即行胸腔镜手术切除。
陈先生二次手术的经历,很可能会增加后续进一步转移的风险,所以在胸腔镜术后的一年半,右肺上叶又出现了新病灶!此时若再行手术治疗,显然不太合适。一方面,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有可能再进一步增加复发转移的风险。年1月,陈先生采用微波消融的方法先处理肺转移灶,降低瘤负荷后于同年4月配合进行NKT治疗,一方面希望进一步缩小转移灶,另一方面可以保持整体稳定,延长再次转移复发的时间。
截止到年9月,陈先生已完成12周期NKT治疗,并未进行其他治疗。最新随访及影像学检查显示右肺上叶转移灶明显缩小将近30%,影像学评价为PR(部分缓解);肿瘤标志物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他部位并未发现新发占位;生活质量良好,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影像学资料对比免疫学检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行咨询
乐和新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f/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