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感染率在我国已经超过50%,人数高达八亿以上,每年需要进行治疗者不少于万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造成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主要原因,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一类致癌物质,胃癌死亡的患者中有95%以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Hp如何致病?幽门螺杆菌经口进入胃内,部分可被胃酸消灭,部分则附着于胃窦部黏液层,依靠其螺旋形的结构和鞭毛运动使其横穿黏液层与胃窦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到达胃上皮表面适其生存的微氧环境,一方面避免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另一方面难以被机体的免疫机能清除。当Hp穿过黏液层时,尿素酶水解尿素,在菌体周围形成保护性的“氨云”,产生的氨可中和胃酸,形成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使感染慢性化。Hp凭借其产生的氨及空泡毒素导致细胞损伤、促进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菌体细胞壁LewisX、LewisY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等多种机制使炎症反应迁延或加重。
●Hp的治疗方案基于《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仍然以四联化学药物疗法为主。从年的海南共识,一直到年第五次共识,五版共识推荐的Hp治疗方案从三联变为四联,疗程从7d、10d增至14d。然而,由于耐药性的增加,即使在用药量和疗程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Hp根除率已从最初的97%下降到目前不足70%。
●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HP-IgY)HP-IgY是用幽门螺杆菌为抗原对产蛋母鸡进行注射,从其蛋黄中获得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大量试验研究表明HP-IgY能够针对性地清除幽门螺杆菌,并对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1.杀菌作用:IgY与细菌细胞壁相互作用,研究表明:IgY与菌体表面脂多糖发生类抗原抗体结合的反应,然后通过静电等作用,改变菌体疏水性,阻碍脂多糖发挥保护作用,从而逐渐造成菌体细胞壁松散和细胞膜的破裂,进而造成了菌体的死亡。
2.抑菌作用:IgY可黏附于菌体的菌毛上,使之不能黏附于胃壁粘膜上皮细胞,从而降低菌体的致病性、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综上,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HP-IgY)能有效减少相关性胃部炎症反应,有效杀灭、抑制幽门螺杆菌。对于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HP-IgY有望成为替代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方案随着目前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寻找抗生素治疗的替代方法非常重要。一般的抗原会被消化道的酶降解破坏,不能作为有效抗原进入体内,导致Hp难以消灭。而特异性抗Hp的IgY有一定的耐酶性,不会被消化道的酶所降解,以被动免疫的方式口服进入消化道后,在消化道内与Hp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HP-IgY有望成为替代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方案。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hzlm/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