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肉”——羊肉
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补中气,益肾气的作用。
它也是历来民间冬季进补的重要食材之一。
1、补肾壮阳
羊肉温补肝肾,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
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等症。
2、补气血,缓解手脚冰凉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
所以身体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良的情况。
多吃羊肉可以补气、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的功效。
3、健脾养胃
现代中医认为:
适时地多吃羊肉可以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
帮助消化,还能起到祛湿、避寒、暖心胃的功效。
4、病后、产后体虚
羊肉在肉类中脂肪、胆固醇含量少,
且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有助提高抗御疾病的能力。
适合病后、产后气血两虚的人群食用。
养生食疗: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30g,生姜60g,羊肉g
将当归、生姜洗净,切片;
羊肉剔去筋膜,置沸水锅中稍烫,盛出晾凉,切块;
然后将羊肉条块及生姜、当归放入洗净的砂锅中,
加入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除去浮沫,
改用文火炖至熟烂,饮汤并食羊肉。
补血调经,散寒止痛。
“第一菜”——白菜
说完第一肉,当然要说说冬补“第一菜”——白菜。
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北方更是有冬天储存大白菜的习惯,
以作为整个冬季的主要蔬菜。
1、护肠胃
多吃白菜能促进肠胃蠕动;其富含维生素U,
保护胃肠道黏膜,能帮助预防十二指肠或胃溃疡。
2、辅助降血压
大白菜含有丰富的钾元素,
常吃白菜对高血压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3、预防动脉硬化
白菜中含有的植物纤维、果胶和维生素等,
有阻止肠道吸收胆固醇和胆酸汁的作用。
对胆结石和动脉硬化患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养生食疗:白菜炖猪肉
白菜一棵,猪肉克,香葱一根,
料酒、酱油、食盐、白砂糖少许。
白菜撕片洗净切大块,猪肉切大块,用开水烫一下,去腥洗净;
所有调味料倒入锅内加水烧滚,加入肉块煮10分钟;
放入大白菜煮至肉酥菜烂,且汤汁快收干时,
用少许淀粉勾芡,并撒上葱段即可。
养胃生津、除烦解渴。
“第一根”——萝卜
常言道:“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
民间还有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
除燥生津、利大小便等等作用。常吃萝卜可帮助降低血脂、
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
1、萝卜的不同功效
市面上的萝卜种类很多:
①白萝卜生吃润肺止咳、熟吃补气治感冒;
②青萝卜煮水喝是理气顺气的“良药”;
③胡萝卜富含维A,补肝明目。
养生食疗:萝卜炖羊肉
萝卜1千克,羊肉克,葱、姜、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将羊肉洗净去筋膜,切成小方块,用冷水烧沸,
焯去血水,出锅洗净。
萝卜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焯水后待用。
先将羊肉入锅,加水适量和葱、姜、黄酒,煨至五成熟时,
再将萝卜放入,用小火炖至酥烂,加调味料后,即可食用。
补气血、补肾驱寒。
“第一药”——山药
山药是山中之药、食中之药。
不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调理疾病的药用价值。
1、滋阴润肺
山药含有皂苷、黏液质,有益肺气、养肺阴之效,
辅助治疗肺虚痰嗽久咳之症;
2、补肾益精
山药中黏蛋白、淀粉酶等含量丰富,
为病后康复滋补佳品,有滋肾益精的作用。
养生食疗:山药粥
干山药片60克,或鲜山药~克,粳米50~克
将山药洗净切片,同粳米共煮粥,还可加入几颗去壳红枣。
补脾胃、滋肺肾,可治疗腹泻、虚劳咳嗽、遗精,缓解疲劳。
“第一豆”——黑豆
冬贮肾精,意思就是趁着冬天保养你的肾。
肾为先天之补,中医讲黑色补肾,
多吃黑色的食物具有强效的食补作用。
黑豆向来有“豆中之王”的美称。
中医认为,黑豆味甘、性平、无毒,有解表清热、
养血平肝、补肾壮阴、补虚黑发之功效。
李时珍曰:“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
治风热而活血解毒。”
除了黑豆之外,像黑芝麻、黑米等也是冬天补肾血的优质选择。
养生食疗:莲藕黑豆鱼汤
黑豆克,莲藕克,赤肉克,
生鱼1条,蜜枣2个,生姜3片。
黑豆先提前浸泡30分钟,莲藕大块切件备用,
生鱼宰洗干净处理好,然后把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煲中,
倒入清水毫升左右,武火煲滚后转文火煲1个半小时,
就可以放盐喝靓汤了。
黑豆补肾,生鱼煲可补肝脾之气,加入莲藕清热凉血、补益气血。
信息来自网络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