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猪和生长猪的疾病(三)
1猪丹毒猪丹毒是由猪红斑丹毒丝菌感染所引起的,该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猪场。因存在母源抗体保护,8~12周龄以下的猪很少发病,但会感染生长猪。污染该细菌的粪便可能是主要的感染源,特别是在生长育肥栏。急性病例发病很突然,有时病情发展迅速,发现时猪已经死亡。急性发病的猪体温会高达41℃~42℃。可能会有明显的皮肤病变,体表出现大的菱形凸起,并由红色变为黑色。在发病早期,触觉比视觉更容易发现该皮肤病变。
亚急性型病例更常见,症状轻微或较少。常见皮肤病变,但猪不一定会表现出病态,尽管体温会高达40℃。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菌会到达关节,并造成慢性关节炎及跛行。关节问题会导致屠宰时出现胴体报废。可使用青霉素或泰乐菌素进行治疗。
2口蹄疫如果突然出现大量跛行病例,应始终考虑本病。在所有国家本病都需要呈报,必须向当局紧急报告。除跛行外,病猪会流涎,蹄部上方的蹄冠?踵部?鼻镜和舌部的皮肤会有明显的水疱或小疱。
3骨折生长猪的骨折并不少见,通常因创伤和打斗导致。有些骨科疾病,如骨软化症,会导致自发性骨折,这与钙、磷?维生素A/D及骨软骨病(OCD)有关。如果使用大体型?大体重的公猪自然交配,后备母猪也可能发生骨折。
产品详情见文末
4胃溃疡生长猪的胃溃疡很常见,但有时可能很难诊断。
根据溃疡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出血,临床症状会存在差异。采食量会受影响,偶尔有呕吐。如果发生出血,粪便会呈黑色。病猪会呈收腹状,有时会磨牙(提示疼痛),并出现贫血。
5格拉泽氏病(副猪嗜血杆菌)本病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本病菌较小,至少有15种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通常感染哺乳仔猪和年幼的生长猪,偶尔会感染成年猪。本病存在于世界各地,但怀孕母猪/空怀母猪很少发病。但是,如果猪群使用SPF或加药早期断奶技术建群,且副猪嗜血杆菌为阴性,那么首次感染将是毁灭性的,会出现与炭疽类似的疾病且母猪死亡率很高。哺乳仔猪有时会暴发本病,特别是头胎母猪的后代。
在大部分存在本病菌的猪群,母猪会产生较强的母源抗体,通常可以在它们的后代体内持续至8~12周龄,因此对断奶仔猪无影响或影响很小。当仔猪仍有母源抗体保护时,会发生亚临床感染,从而刺激自身的免疫反应。然而,如果在感染时母源抗体已消退,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临床影响。如果存在其他重要的病原体,特别是(地方性)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可能会成为继发感染的病原菌。
临床症状急性型
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猪会迅速出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停止进食,不愿站立。副猪嗜血杆菌会感染关节的光滑面以及肠?肺?心和脑等的浆膜层。青年生长猪感染后,常表现为脑膜炎或中耳炎,伴随肺炎?心包炎?腹膜炎和胸膜炎。
副猪嗜血杆菌也会导致个别猪出现关节炎和跛行,伴随急性疼痛?发热和食欲不振。本病经由呼吸道传播,典型的特征是病猪只有2~3次的短咳。常见患病猪群的看似健康的哺乳仔猪发生猝死,特别是头胎母猪的免疫力较低时。
如果副猪嗜血杆菌感染阴性成年猪,会导致成年猪迅速死亡,但通常仅有轻微的肉眼病变,不过在组织学上常表现为急性脑膜炎。
慢性型
哺乳仔猪发病后常表现为肤色苍白,生长缓慢。一窝中可能有10%~15%的猪受到影响。此类猪会继续进入生长期,但生长迟缓。当以慢性心包炎为特征时,病猪会发生猝死。
诊断
通过临床观察?剖检和实验室病原分离等可进行确诊,但此菌不容易培养。特别是该病菌来自经过治疗的猪时。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剖检病变是多发性浆膜炎。但是,应指出的是,多发性浆膜炎也可能与猪鼻支原体和(或)猪链球菌感染相关。
剖检病变也可能类似于关节和腱鞘的支原体关节炎(猪滑液支原体感染)。
类似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
●猪放线杆菌。
●炭疽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APP)。
●桑葚心病。
●支原体关节炎(猪滑液支原体)。
●链球菌性脑膜炎。
●链球菌性败血症。
鉴别诊断需依靠剖检诊断和细菌学检查。
请记住,副猪嗜血杆菌通常属于常在菌,故PCR诊断的价值有限。即使在急性病例,通常也很难培养。
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包括: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土霉素?磺胺?青霉素?头孢噻呋?泰拉菌素等。
●寻找打堆?颤抖等发病早期症状,并鉴别临床发病猪。
●必须尽早给予治疗,尤其是发生脑膜炎时。将此病与链球菌性脑膜炎进行鉴别诊断很重要,只能通过从脑中分离病原来鉴别诊断。
●确定哺乳仔猪的发病时间,并提前3d~4d注射长效青霉素以预防本病。
●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甲氧苄啶/磺胺?头孢噻呋或合成青霉素注射给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在面临发病风险时,使用阿莫西林或青霉素,在饮水加药4d~5d。
●如果能够及早治疗,且每天注射给药(至少3d~4d),这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早期治疗效果。
●当制订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同时对不同的病原有效。
●因为很难将本病与支原体感染进行鉴别诊断,故每天联合使用青霉素注射液和泰妙菌素注射液治疗,连续3d~4d,可消灭各种病原。青霉素对治疗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可能非常有效。但因为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对支原体无效。但是,泰拉霉素单独使用即可控制各种病原。
管理控制与预防
●如果场内哺乳仔猪易患病,可于母猪产前7d和产后7d在其饲料中逐头添加(top-Dressing)青霉素。
●或在分娩时给母猪注射长效青霉素。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已上市。然而,因为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较多,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不佳。这些疫苗一般用于断奶仔猪。
●可制备自家疫苗用于母猪群免疫,刺激产生免疫力。但免疫保护具有血清型特异性。每个猪群都可能存在大量不同的血清型,故所制备的自家疫苗需要是多价疫苗。
●可在哺乳母猪料和教槽料中添加青霉素g/t~g/t。
●采用“控制呼吸道疾病”中所讨论的相关通用原则。
产品详情见文末
6油猪病(猪渗出性皮炎)本病与皮肤正常的寄生菌———猪葡萄球菌感染有关,该菌侵入擦伤的皮肤并造成感染。本病也称为渗出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发炎并渗出液体。通常仅有个别哺乳仔猪发病,但对于头胎母猪的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本病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
7血肿血肿是在皮下或肌肉组织内形成的血液肿块,与血管破裂有关。常见于生长猪,耳朵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打斗或创伤后,耳朵处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肿块。
8戊型肝炎病毒年从患有其他疾病的猪肝脏内分离到本病毒并引起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7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