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在人类胃部的细菌,被归类为1类致癌物,即对人类有明确的致癌作用。
据统计,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约7亿人可能被感染。但是,只有1%的感染者最终会发展为胃癌,因此,我们不必过分恐慌。
大部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几乎没有症状,难以被发现。少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口臭、胃痛、胃胀、反酸和打嗝等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发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严重时可能导致胃癌。
超7亿人国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要不要治疗?不治会发展成胃癌吗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感染者将长期处于感染状态,成为持续的传播源,而并非自行痊愈。时间一长,可能会引发相关问题,例如胃溃疡,甚至胃癌。而根治幽门螺杆菌不仅可以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降低胃癌的发生率,还能使80%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病例得到缓解。
既然如此,是否应该治疗幽门螺杆菌呢?理论上来说,所有感染者都需要接受治疗。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在胃内会引起损伤,与皮肤表面的定植菌不同,后者不需要治疗也无法治疗。
幽门螺杆菌不是人体共生菌,也不是益生菌(对于儿童可能有潜在益处,但仍有争议),总体来说对人体是一种有害菌。因此,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是必要的。
年,上海发布了《中国幽门螺杆菌根据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该意见强调:
尽早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预防胃溃疡和胃癌,并减少传染源。专家指出,幽门螺杆菌是目前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应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研究表明,来自山东省和福建省的数据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发病率下降为0.5,根除治疗对无症状患者和内镜下早癌切除术后患者尤其有益,根除后胃癌风险降低4%。
年,最新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年)》发布了。这次共识更加重视家庭居民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和管理,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涉及的人群太多,必须加强教育和推广力度。共识明确指出:
对于家庭中所有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这是毫不含糊的规定,没有任何前提条件,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且成年,就应该治疗。当然,除非存在抗衡因素,否则就必须根除。
抗衡因素指的是无法治疗的情况,比如由于其他疾病存在不能使用这些药物,或者对这些药物过敏等等。提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尤其是在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出现前就根除它,可以降低胃癌的风险。这一点在指南和共识中得到了反复强调。因此,一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必须接受治疗。对于儿童,专家组也有相应的建议。
不治疗会得胃癌吗?
年,WTO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幽门螺杆菌确定为Ⅰ类致癌因子。据统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有1%最终会发展为胃癌。
以下这几种人推荐尽早根除治疗
您的病情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进行治疗。
您的病情包括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治疗无效、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癌家族史、心血管病计划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增生性胃息肉等。
针对您的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建议您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中,HP感染可以通过什么形式筛查
可用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检测
简单来说,这种检测方法是通过口腔内的牙垢来进行。口腔是胃部的一个重要的细菌储存库,口腔HP与胃部HP感染密切相关。因此,这种检测方式主要适用于有胃部疾病史或症状的人群。
碳1、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
碳1和碳14检查方式简单易行,只需吹口气即可完成。该方法具有无痛苦、高灵敏度、高检出率和高符合率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备受欢迎,成为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一种主流方法。
胃镜活检
胃镜不仅可以观察胃部情况,还可顺便取一些组织进行活检。在活检时,可以检测幽门螺杆菌是否存在。如发现阳性,还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协助后续的药物治疗。
关于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
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很强,单一用药很难根除,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方案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
三联疗法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或一种铋剂,以及两种抗菌药物。
四联疗法则是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再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或一种铋剂。
药物应在餐后服用,疗程为7~14天。目前推荐用药10天后停药,少用无效,多不增加疗效,根治率可达90%。治疗后至少间隔一个月进行复查,若检测结果为HP阴性则治疗成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