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主要研究终点
NSAIDs组患者术后24小时疼痛vas评分均值明显低于曲马多组(2.6±1.8vs3.5±2.1,difference95%CI?1.5to?0.4,Pnoninferiority0.,Psuperiority0.)。
02
次要研究终点
NSAIDs组患者术后48小时疼痛vas评分均值明显低于曲马多组(2.2±1.6vs3.1±1.8,difference95%CI?1.3to?0.4,Pnoninferiority0.,Psuperiority0.),且NSAIDs组患者术后72小时疼痛vas评分均值低于曲马多组(1.8±1.4vs2.6±1.6,difference95%CI?1.2to?0.3,Pnoninferiority0.,Psuperiority0.)。
03
其他研究终点
NSAIDs组术后出现恶心(39.6%vs61.4%)、呕吐(3.0%vs42.6%)及头晕(12.9%vs47.5%)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小于曲马多组;但NSAIDs组术后出现胃部不适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曲马多组(9.9%vs2.0%)。NSAIDs组术后因突破性疼痛应用哌替啶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曲马多组(4.0%vs15.8%)。
图4:垂体腺瘤患者术后疼痛vas值下降趋势两组垂体腺瘤患者术后72小时内vas值均显著且持续下降,NSAIDs组患者的vas值在15个时间点中,有14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曲马多组患者,1个时间点低于曲马多组患者但差异不显著。图5A-C:本RCT的POST-HOC事后分析在不同亚组的垂体腺瘤患者中,NSAIDs组及曲马多组在主要研究终点(A)及次要研究终点(B-C)的趋势基本一致。本临床试验的最终总结
在本项临床试验发表之前,在垂体腺瘤经鼻手术镇痛领域,仅有一篇发表于年的来自美国Barrow神经研究所的RCT研究(DOI:10./.10.JNS,NCT[clinicaltrials.gov]),该研究的结论为:不推荐纯阿片类药物的术后镇痛方案,而是推荐加用NSAIDs的阿片减剂量方案。
本研究在此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神经外科医师更为明确的答案,即术后应用第一阶梯镇痛药NSAIDs即可有效控制垂体腺瘤经鼻术后的急性疼痛,不需要第二阶梯曲马多及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的常规应用。另外,NSAIDs仅造成少数患者出现副作用,且仅有约4%的应用NSAIDs的患者可能出现突破性疼痛而需加用阿片类药物。
本项来自医院神经外科的RCT为垂体腺瘤患者经鼻术后镇痛提供了高证据级别的临床试验依据,改变了垂体腺瘤神经外科临床路径。
第一作者简介
郭晓鹏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卫健委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美国哈佛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临床医学专科博士后,历任医院大外科总住院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肿瘤尤其是垂体腺瘤及胶质瘤的转化医学研究及临床交叉学科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已结题院校级科研基金一项,作为课题主要参与人已结题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基金一项,目前在研教育部医教协同课题一项。以第一作者/共一作者身份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50篇,包括中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9篇,SCI论文41篇(累计IF分),最高单篇影响因子10.分。
担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北京联谊会理事,兼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北京联谊会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第二届专业委员会工作秘书;北京欧美同学会会员。担任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青年编委,担任SCI杂志《MilitaryMedicalResearch》(Q2区,IF3.)科学编辑。担任多本SCI杂志的长期审稿人,如《FrontiersinEndocrinology》《WorldNeurosurgery》《GrowthHormoneIGFResearch》《ClinicaChimicaActa》等。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a/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