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再次向人们敲响饮食警钟。
年全民营养周发出“兴新食尚,推行分餐,预防疾病,减少浪费”全民分餐制倡议。
要不要分餐?如何分餐?又一次成为公众的热议话题。
分餐和共餐是相对的。
分餐,故名思义是指由家人、厨师或服务人员按照定量或等量的原则,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餐盘或碗中,给每一个就餐者单独享用。
纵观历史,我国从商朝开始就有了分餐制,到了宋朝,由于椅子的普及,大家一起围着桌子吃饭的增多了,但这时候依旧使用的分餐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碗筷和独立的一个或者几个菜,仅有别于周秦汉时期的一人一案的分餐制。
到了元朝,共餐制开始发展。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恢复了中华正统地位,但因为元朝将近百年的统治,共餐制已经处于盛行阶段。直到清朝,除皇帝和皇室贵胄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一人一桌独餐以外,其他随从人员都是围桌合食。
共餐制成为国人传统的就餐方式延续至今。
在我们的骨子里,习惯了集体或家庭共食,因为这种表象连接着我们的是“亲情”、“友情”。
针对分餐制这个话题不外乎同意和反对两种意见。
同意者认为,在与他人同桌就餐的时候,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给他人夹菜,大家也不要把自己的筷子伸到同一个菜里,这样是礼貌和有利于大家健康的事情,其好处是:文明、健康。
人与人的性格天生不同,有的人性格大大咧咧,而有的人却心思细腻,甚至还有洁癖,在公共场合吃饭的时候,一些有洁癖的人还会带着自己的专用勺子和筷子,实行分餐制,让一些有洁癖的人,尤其注重卫生状况的人很欣慰,这样既避免了尴尬,也保证了卫生,是非常文明的举措,让人开心不已。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共餐容易传播疾病。
从80年代开始,对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就有污染的毛蚶甲肝、SARS、H5N1禽流感、甲型H1N1禽流感、H7N9禽流感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疫情。这些传染性疾病,大都与“吃”相关,或直接或间接。
导致人体疾病的有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污染,通过食物或饮食方式,传播给人类导致疾病传播流行。有不少研究在甲肝、禽流感、肠道病毒(诺如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证明唾液的可传播性,甚至本次新冠肺炎都有家庭、同学聚集性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明共食共饮是传染性疾病的温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肝炎等传染性疾病较为重视,而对于胃溃疡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则往往忽视,共用碗筷进餐的现象普遍。
其实,碗筷最易感染细菌,据检测,人们常用的每个饭碗和每双筷子上感染的细菌可达—个。
当人们共用碗筷时,唾液里的细菌可通过饭碗、筷子等餐具互相交叉传播。这也是习惯与家人共用碗筷进餐的人胃溃疡感染率和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比如我们在一个桌子上点一个汤,每个人会用自己的勺子去舀,那这锅汤,就是一个洗调羹的水。
细思极恐,但我们往往却不以为然。
众所周知,幽门螺旋杆菌是胃部杀手,它在人的胃内长期大量繁殖,可导致终生感染并引起胃炎,从而造成胃溃疡久治不愈。而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可高达50%以上,家庭集聚性的感染传播就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感染途径。
再如胃溃疡交叉感染。研究发现亚洲人共用饭碗、筷子和菜盘的习惯使得胃溃疡在家庭成员中极易交叉感染,其发病率要远高于分餐制的欧美国家。
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不利于体现中国文化讲究亲情、气氛、营养、形式的方面;我国的饮食文化和餐饮习惯不利于分餐制;不利于人们在饮食的过程中培养感情;造成洗涤用品、水资源的浪费;中餐难以推行标准化制作;分餐制并不是阻止“病从口入”的唯一措施;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处于温饱或待温饱水平,分餐制对他们来说不合时宜。
凭心而论,我喜欢也一直致力于分餐,从内心默认它是一种好的
的就餐方式。
在外旅游、参加宴会,总喜欢选择自助,丰俭由人,多少自取。在聚会时,总喜欢使用公筷,有时需要为同事和亲人带饭,也会选择每道菜上来时,先用公筷夹出,放在备用器具里,不习惯等吃完后再打包带给别人。
虽然没有条件实施完全意义上的分餐,但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减少病从口入的传播途径。
这次疫情从开始到现在,家人在我的提倡下,一直采取分餐方法,并乐此不彼。大厨夫人深有体会的说“这办法好,除卫生、互不侵染外,还有就是少了要做一桌菜的麻烦,食材定量搭配,吃光所给不浪费,让身体和心理空间都安静、自由。”
我们将这种方式推荐给了亲友,也得到了他们的响应。
如何在不同餐饮环境分餐?
其实,此前在机关、学校、托幼机构等都已经实行了分餐或份饭的制度。每人一份,定量定标,自己饭盒自己吃,为全社会的分餐制迈进提供了样板。如今,疫情过后,各大酒店华丽转身,纷纷推出份饭套餐,给需要分餐的人群提供了便利。
前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给出了建议:在家庭中,我们也应该由家长或当日掌厨人根据家庭成员成人和儿童体重和活动强度,合理搭配主食和菜肴,定量分配。
在外就餐或聚餐,以分餐为佳,这样量入为出、简单不浪费。也可以实行公筷公勺,把吃饭当做一种自律、自主膳食行为去培养去感化,杜绝同器具分享,杜绝混吃、夹菜、共碗、共勺。
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里,物质极大丰富,解决亲情、表达关怀的方式多种多样;共餐方式,早已经不是我们唯一选择。我们一些烹饪或食用方法的改变,如现在有一人份的火锅、涮锅,就是对共餐方式的一种新启发。
当然,全民完全分餐,可能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想如果从利大于弊的角度上考量,作为杜绝传染性疾病、推进文明进步的一种良好选择,我们不妨试试。
喻长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f/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