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个“坎儿”。为啥?寒风一吹,血管就容易受刺激,血压也跟着不淡定了,高血压的患者又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血压极容易飙升。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据《南方日报》报道,广州医院心血管内科区文超教授介绍,研究发现,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mmHg,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mmHg;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mmHg,舒张压上升0.6mmHg。
冬季清晨是魔鬼时间
所以每到冬季,心血管疾病就会呈“井喷”模式高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血压控制不好。因为寒冷的天气,人体血管容易收缩,引起血压波动,从而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等,或导致心衰、心律失常等疾病。
一年四季,冬天血压、血管、心脏容易崩溃,而在一天之中,清晨则是高血压患者的魔鬼时间,早上6时—10时,心肌缺血、心绞痛、脑中风等心脑血管急症多发生于这个时间段。究其原因,清晨高血压是最大元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清晨时段,约有40%心肌梗死和9%心脏性猝死在此时发生……
冬天难过,冬天的清晨更是“高危时段”。清晨醒前血压快速升高,早上6~10点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绝大多数人会达到一天内最高水平。
清晨血压升高会对心脏、大脑、肾脏和血管等产生严重损害。
清晨高血压也是卒中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
清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对风险增加5倍。还可能加重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损伤。
忘做6件事,降压药白吃了
很多人抱怨,虽然天天吃了降压药,但血压依然高,降不下来。其实高血压本来就是生活病,很多都是生活习惯导致的,如果忘记做下面这6件事,你降压药都白吃了!
01
起床记住3个半分钟
天冷早上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一方面早上气温低,血管容易收缩,另一方面是,突然间体位的变化,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老年人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发生体位高血压。
早上起床,记住三个半分钟:
——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
——坐起来半分钟
——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又坐半分钟,这样可以把风险大大降低。
0
喝水记好五个一
早晨是血压升高的危险时间段,如果血压升高、水分补充不足,会造成血液流动不畅,因此:
每天早晨起床时,应空腹喝1杯温水,喝太多会冲淡胃液,影响早餐食物的消化;喝太少起不到健康作用,一般建议喝00毫升左右,最好小口慢慢喝,以喝完感觉舒畅不胀,跑、跳时,水不会在肚子里咚咚地响为宜。
正确的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
早晨外出锻炼回家后,喝1杯水,以补充运动中流失的水分;
下午,每超过1小时就适当喝点水;
沐浴前后各喝1杯水;
睡前喝一点水,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毒素。
03
吃药、测血压不可缺
得了高血压,除了按医嘱吃药外,每天都应该测量血压,看看药量是否合适,是否真的起到降压的效果,过一段时间去找医生复诊,对您的降压药进行药量的调整,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减药或者停药。很多人从一开始得了高血压就按说明书吃药,吃了几十年依然如此,这种做法非常危险。
04
脾气、习惯都改一改
很多人一坐下来就有跷二郎腿的习惯,但是您知道吗?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会造成血压临时上升。
情绪波动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很多人吵架时血压都是超标。如果患有高血压,不会平复自己情绪,遇到问题就发怒、大吵大闹,血压也会一直居高不下。生活中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压力过大也会让人血压升高的。
05
吃饭记住要清淡
很多人口味偏重,或者经常在外面吃饭,盐吃得多,所以虽然吃了降压药,但血压依然很难控制,这主要是和平时重口味、爱吃腌制食品有关。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钠,如果你摄入的钠很多,身体就会留存更多的水分,最终导致血压变高。
06
降压不忘减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超过正常体重5公斤的肥胖者,其收缩压可高于正常人1.33千帕(1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0.93千帕(7毫米汞柱)。因此,降血压还要控制减少体重。
不用口服的降压药
很多朋友吃了几年的降压药都没有效,感觉拿高血压没再也没法子,其实得了高血压,可以试试中医艾灸,利用纯阳之艾走经络调理病体的方式来调血压。这样即可避免药物对脏腑的伤害,还有助于血压降下来。
具体调理方法请看下面视频:
学会视频中的按摩调理方法后,按照涂油、刮痧点按、温灸的顺序调理高血压,效果会更好喔!因为灸疗—有温经通络的作用,可以预防和缓解高血压,能让高血压患者所用的药物越来越少,但是不要猛然停药。
有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甚至越来越严重,可能要用两种或三种药。如果用了灸疗法,发现血压逐渐恢复正常了,就说明灸疗这个疗法很适合你,那么就可以慢慢减少降压药的用量了。
艾灸方法详解
灸疗主穴:曲池穴、涌泉穴、百会穴、足三里穴
主穴:百会穴、曲池穴、涌泉穴、足三里穴
配穴:人迎穴、风池穴、大椎穴、肝俞穴、肾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
曲池穴:找曲池穴时,最好先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有一个小高骨,叫肱骨外上髁,肘横纹外侧端和小高骨连线的中点就是曲池穴。曲池穴是一个比较好用的泻热的穴位。
穴位要涂油刮拭后再艾灸,这样效果好。
两边的曲池穴用单联随身灸即可灸到
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艾灸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百会穴:按揉百会穴有治疗高血压、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的作用。
两耳最高点连线中点即是百会穴
百会穴忌讳悬灸,用头耳三连灸即可温灸百会穴,还可灸到耳朵上的所有穴位,有预防和调理耳聋耳鸣的作用。
足三里穴:民间有这样一句话:“艾灸足三里,胜食老母鸡。”中医也素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它是人体重要的长寿穴之一。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眼下方3寸。
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可加强胃肠蠕动,调节脾胃功能,改善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预防作用。
调理高血压看似有很多穴位,其实用心理一理也没有几个,没连在一起的穴位比如涌泉、足三里、曲池穴用一套自由7联灸拆开来就可以全部灸到。
7联自由组合灸衣可以拆开单独用,也可以合起来一起用,对于需要多个穴位一起灸的病症,用7联自由灸衣套装艾灸非常方便。
艾灸高血压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1:艾灸让6岁的退休老教师不再依赖降压药
我叫郭斗金,今年六十二岁,是一名退休教师。我在三十几岁时就患有高血压。有时血压高达15-0。吃过多种降压药,冲过血管,但是都没有根治。长期的血压高,长期的服用降压药,又引起了冠心病,胸闷心慌,心率不齐,上坡、爬楼梯喘不动气。整天精神不振,两腿发软,浑身无力。
用过很多保健品进行调理,但效果都很不理想。在今年的二月份,朋友给我推荐了艾灸。用艾灸八个月的时间,我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一、血压降下来了,降压药已经减量。
二、心脏舒服了,可一气上到五楼,不心慌、不发闷,喘气均匀。
三、精力充沛,浑身有劲,两腿有力,行走轻松。还有,四十年前,我肋部长一瘤子(医生说是脂肪瘤),越来越大,象柿饼的样子,扁圆的,直径有4-5厘米大。做艾灸后开始变软,逐渐缩小,现在只有1厘米大了。当然,在此其间也出现了几次反应:血压偶尔升高,倦怠,肋痛,腰腿痛,关节痛等症状。但几天就过去了。艾灸给我身体带来了很大改变。我相信,我的身体会越来越健康!我用上了艾灸,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愿天下所有人都能用上艾灸,早日得到健康!
案例:艾灸后血压正常了,顺带把胃溃疡也灸好了
我叫王洋,今年68岁,五年前去检查发现得了高血压,高压、低压60,每天都要吃降压药,还会失眠、半夜总是睡不安稳会醒来、经常做梦,也很容易惊醒。出门的时候还会头晕,药一停血压就上升很快,由于长期吃降压药,我还得了胃溃疡,经常痛到吃不下饭。
后来在朋友给我推荐了高血压艾灸套装,我购买后按照视频里说的穴位去做温灸。每天量血压,并温灸一次,连续灸三天,休息一天。连续灸了90天,血压就恢复正常了,高压18、低压70。
之后又灸了0天,就已经完全不用吃药了。接着继续灸了两个月,也一直没服药,到现在已经大半年了,血压一直是正常范围。在灸高血压的过程中,竟然把我的胃溃疡也灸好了,平时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晚上也不会频繁起夜了,有了艾灸,我终于摆脱了吃降压药带来的副作用!
现在我是艾灸的坚定拥护者,也是《艾灸祛百病》中科白癜风医院院长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yy/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