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岁的小宝宝竟得了胃溃疡!还需要做胃镜!这怎么可能?小宝宝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医生判断,这跟奶奶平常给孩子喂食的方式有关。
2岁宝宝得了胃溃疡半夜吐血多多2岁半了,父母工作都很忙,平常就交给奶奶带,到周末再接回自己家。多多身体一直挺好的,胃口也不错。可最近1个多月,饭也不好好吃了,怎么跟她说都没用。
一天,多多妈冲了瓶奶粉给她喝,刚喝没多少,多多就吐了。晚上临睡前一顿奶,没喝两口,多多又吐了。好不容易哄她睡着,睡到凌晨,多多又吐了好多,几乎是呈喷射状的。而这回吐出来的不是白白的奶,而是咖啡色的液体。
全家人都慌了,医院。医生给孩子做了胃镜后,很快确定了病情,多多得了胃溃疡,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HP),引起胃粘膜炎症,削弱了胃粘膜的屏障功能。
真相:跟奶奶平时嚼着喂食有关医生看到检查结果也着实一惊。医院每年都能接诊20来个胃出血的孩子,一般是5~14岁的为主。像多多这么小的,还真是少见。
为了查出原因,医生让多多全家人都去做了C14呼气测试。结果,奶奶的HP数值明显增高,医生表示,这一般跟平常的不科学饮食习惯有关。
“你们是怎么喂她吃东西的?”面对医生的询问,奶奶过了好一会才支支吾吾地说:“有时候,她肉咬不断,我就咬点下来再夹给她吃。有时候她看到我碗里的东西想吃,我就直接用我的筷子喂她。”
这下,谜底解开了。奶奶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她再嚼着喂多多,多多年纪小,抵抗力弱,胃部粘膜也比较脆弱,就被感染了。时间一长,胃部溃疡,她前段时间不好好吃饭,可能就是胃不舒服引起的。久而久之,就引发了胃出血。
相关新闻链接:
12岁的湖北男孩洋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被切掉半个胃
洋洋今年刚上初一。两年前开始,他经常喊肚子疼,妈医院都没查出原因。去年暑假,洋洋查出胃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医生开了药要他按时吃。可回家后,妈妈要管弟弟,经常忘记提醒他吃药。
1日下午,洋洋再次出现剧烈腹痛,吐出来的全是咖啡色的液体。2日一早,妈妈便带着他医院。胃镜检查发现,洋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出血近毫升,溃疡面已经扩大到鸽子蛋大小,上面有一个弹珠大的穿孔,胃里的食物都从这个“洞”漏到了腹腔里,已经化脓感染引起了腹膜炎。情况十分危急,必须马上手术。
溃疡穿孔的地方相当刁钻,面积也大,很难直接挖除;加上感染严重,直接做胃肠吻合很可能会形成瘘管,一旦胆汁、胰液漏入腹腔将会致命。
手术中,主刀医生杨俊不得不做了胃大部切除!
「不良饮食习惯
加重胃溃疡导致穿孔!
」洋洋的妈妈熊女士说,
洋洋爱吃炸鸡、喝可乐,
喜欢辛辣食物。
医院消化内科
彭罕鸣主任
油炸食物、碳酸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期不治,正是导致洋洋小小年纪就胃溃疡穿孔的罪魁祸首。
对于小孩子,胃功能发育不完全,更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另外,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进一步加重胃溃疡的症状,甚至转化为胃穿孔!
「共用碗筷
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
」洋洋的妈妈还说:洋洋的爸爸是个老胃病,且平时家里的餐具也都是混着用的。
据彭主任说:大人和孩子混用餐具,传染幽门螺杆菌也是儿童胃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他提醒,大人孩子餐具要分开,如果大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医院做个碳吹检查,规范治疗。
共用碗筷可能传染疾病!家里人共用碗筷,多平常的事情,竟然暗藏杀机?!是的,正如医生所说,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消化道疾病,家人共用碗筷,很容易导致此类疾病传染。
认识:嚼食喂养传播病菌不可取医生介绍,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很高,据相关统计,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有40~60%。一般家里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子女的感染机会就会增大。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是可以通过口对口传播。
尤其是一些家长在生活中不注意,喜欢口对口地喂食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喂食时先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喂奶前先就奶嘴喝一两口以试试温度是否适宜、进餐时和孩子合吃一份餐、亲吻孩子的嘴巴等,这些不经意的动作,都有可能将自己体内的病菌传给孩子。
建议:儿童进餐四项注意①平常不要嘴对嘴喂食、嚼着喂食,如果食物太大孩子咬不断,可以买把辅食剪把食物剪碎,或者在煮孩子的食物时,就把材料切得小一些;
②大人和小孩的餐具要分开使用,夹菜的时候,尽量使用公筷;
③不要给孩子吃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应尽量以清淡为主;
④有些家长经常会嘴对嘴亲吻孩子,也容易造成感染,最好是亲吻脸部。
真的,不要再嘴对嘴喂食了,还有那些永远都感觉亲不够孩子的家长,在你亲孩子之前,首先检查下自己的个人卫生情况!
综合来源:人民日报、湖北经视、武汉晚报、现代快报
厦门的那点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yzl/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