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比较常见的耙耙柑“花斑果”的照片,为什么单单是耙耙柑这种“花斑果”最常见,而不知火,爱媛,脐橙等品种这种情况要少很多?其实很简单,因为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蓟马造成的!耙耙柑自然挂果率非常高,不需要特别的保果措施,在其它柑橘品种保果时我们往往乎视了它,没有及时给它喷药,而我们在给其它品种保果时加的杀虫剂有意或无意间顺带把蓟马给消灭了。
耙耙柑谢花期虽然可以不用喷保果药,但必须打蓟马!
蓟马危害花
蓟马造成果腰花斑
蓟马造成果柄处花斑
缨翅目昆虫统称为蓟马。其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黄色、棕色或黑色;植食性蓟马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在柑橘上主要危害柑橘的嫩叶、梢及果等部位。嫩叶受害后,叶片变薄,中脉两侧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条斑,表皮呈灰褐色,受害严重时叶片扭曲变形,生长势衰弱;幼果受害处产生银白色或灰白色的大疤痕,疤痕上的覆盖物可用手指甲刮掉。该虫尤喜在幼果的萼片或果蒂周围取食,但也有少部分发生在果腰等部位。幼果受害后其外观受到较大损害,但内质影响不大。虫口密度高时,较大的果实也可受害。
柑橘蓟马1年可发生7~8代,以卵在秋梢新叶组织内越冬。次年3~4月越冬卵孵化为幼虫,在嫩叶和幼果上取食。田间4~10月均可见,但以谢花后至幼果直径4厘米期间为害最烈。第一、二代发生较整齐,也是主要的为害世代,以后各代世代重叠明显。幼虫老熟后在地面或树皮缝隙中化蛹。成虫较活跃,尤以晴天中午活动最盛。成虫将卵产于嫩叶、嫩枝和幼果组织内,产卵处呈淡黄色,每雌一生可产卵25~75粒。秋季当气温降到17℃以下时便停止发育。
蓟马危害柑橘主要特性:
1、危害嫩叶、梢及果,主要吸食嫩叶和幼果汁液。
2、隐藏性强,活动性强,防治较为困难,打药的时候潜伏,打完药剂后出来活动。
3、抗药性强,每年发生的世代多,容易产生抗性。
防治注意措施:
1、蓟马主要是刺吸性口器危害枝、叶、果,因此在选择药剂的时候要选择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剂相互配合使用。
2、喷药时一定要全株喷透、喷均匀。
3、防治蓟马的时期要选对,蓟马主要以嫩梢、幼果为取食对象,因此在每批梢刚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治,尤其是幼果期、夏梢和秋梢;其次在花期和幼果期也是最好的防治阶段,在花期露白后及谢花后防治好蓟马,可以降低蓟马对幼果的危害,减少花皮果。
4、注意清园工作的进行,冬季虫害活动性小,清园工作可有效减少次年虫源基数,降低危害。
药剂可选择:莫比朗(啶虫脒)、方向盘(高氯噻虫嗪)、吡虫啉、螺虫乙酯、虫螨腈等。
在生产上遇到难题需要咨询或有不同观点请直接加我个人遗传性白癜风能治好吗白癫风那家三甲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yzl/3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