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简单来说,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的胃粘膜的病变,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意义的胃炎(gastritis)概念:1.常用于解释消化不良症状
2.指胃部炎症,伴随器质性黏膜改变
(消化不良症状与组织学或内镜下胃炎间的关系并不紧密)
中国版教科书(《实用内科学》第13版)对胃炎的定义:胃炎是一种病理状态,指胃黏膜对各种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通常包括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三个过程。幽门螺杆菌
这是一种寄生于人胃黏膜的细菌,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胃癌I类致癌原。在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平均值在50%左右。其中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较高(55%-95%),发达国家则较低;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Hp感染率则相对更高。此外,在同一国家内和不同国家之间,Hp感染率可能有显著差异。而在我国,由于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之间的Hp感染差异较大。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在40%-50%。由于不同的菌株致病力是不同的,且不同个体的疾病易感性不同,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后果也是不同的。有些人被感染后可能无症状(70%),还有些人会出现消化不良(10%)的情况,更严重者会出现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15-20%)甚至胃癌(1%)的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极其重要的一个致病因素,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Hp感染会显著增加患者罹患胃癌的风险。那么是不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发展成胃癌呢?从慢性胃炎到胃癌有多远?主任介绍到,肠型胃癌发生有一个成熟的Correa模式,Hp感染可触发一系列胃黏膜的改变,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甚至发展成胃癌。其中荷兰的一项全国范围队列研究,通过对9万余例胃炎病人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只有0.1%的患者发展为胃癌。据主任介绍,幽门螺杆菌继续感染、其他胃炎病因持续存在、生活饮食不注意、有胃癌家族史等原因会增加罹患胃癌的几率,从慢性胃炎到胃癌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因此前期的预防及干预至关重要。慢性胃炎有哪些症状?
由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估计的慢性胃炎患病率高于当地人群中Hp感染率。目前我国Hp感染率高达55.8%,我国基于内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病率接近90%。一项多中心全国性研究,入组33个分中心共例所有行上消化道内镜评估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症状及内镜发现等,旨在评估中国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现状。研究发现,13.1%的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常见表现依次为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和早饱感。(慢性胃炎的症状分布)
据主任介绍,并没有某一个症状是慢性胃炎的特异性症状,因此不能通过症状来判断是否患上了慢性胃炎。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个体内脏敏感性有差异。但有一些症状需要格外注意,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胃癌的发生,医院进行检查:严重或持续腹痛
呕血、呕吐物黑
便血或黑便
不明原因消瘦、贫血
除了出现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报警症状,以下这些人也应该进行胃镜筛查:来自胃癌高发区
HP感染
既往有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
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有胃癌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血清PGI≤70ng/mL,PGI:II≤3
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除了根除幽门螺杆菌,更重要的是定期检查、随访,目前并没有特定的药物可以治疗。有部分研究表明某些维生素可能有助于延缓萎缩性胃炎的进程,从而降低癌变风险,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如果出现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胃、Menetrier病(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及癌前病变(异型增生),一定要定期做胃镜随访、监控。(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医院是运城市医院,市医保定点单位。专注肛肠胃肠诊疗,擅长痔疮、肛瘘、肛裂、大便出血、胃炎、口臭、便秘等疾病的诊治。收费透明合理,患者就诊可实时报销,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为方便运城市民求医更快、更便捷,医院线上问诊平台24小时在线,为广大患者朋友,持续提供健康服务。 若您有肛肠胃肠健康方面的疑问,可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