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在二中生活的二三事
几度梦里到校园,桂树花下长流连;
最忆龙头清泉水,浇得桃李满园春。
二中,我工作生活了二十五载的地方。那碧草如茵的山坡,鹅卵石砌就的石阶;那花香袭人的桂树,雄伟挺拔的冬青;那清冽甘甜的龙头井水,东山岗上翠绿的茶园……一件件,一幕幕,时时浮现在我的记忆里。
最难忘却的是我窗前两株四季常青的金桂。她枝繁叶茂,亭亭玉立,秋天时节,更显得英姿勃发,绿意醉人。每到中秋前后,栩栩秋风,催得桂花盛开。只见那绿叶丛中,点缀着一朵朵、一簇簇红玛瑙似的小花儿,迎着朝阳怒放。那嫩蕊轻黄,吐着阵阵清香。每临更深夜静,我独自坐在窗下的办公桌前,面对桂树,或备课,或批改作业,尽情享受桂花的芬香,特别是那万里无云、皓月当空的静夜,我总喜欢捧着一杯桂花茶,徜徉在桂树花下,走着,喝着。轻风送来一缕缕幽幽的清香,沁人心脾,洗净了一天的疲劳与烦恼,愰惚自己置身于浮尘之外,飘然欲仙了。月光如银,静静地泻在桂树上,水泥地上便漏下了斑驳的全县影,宛如名画家泼墨洒下的水墨画;如盘的圆月,高悬在无垠的碧空中,远远望去,仿佛看见月宫里玉兔正伴着嫦娥轻歌曼舞,而痴情的吴刚,捧着桂花酒,伺候于傍……此时呀,天上人间融为一体了。多美呀,二中校园,你让我流连忘返。
月光下的校园夜色,让我魂牵梦萦;清清的龙头井水,更让我难以忘怀。
龙头井泉水是二中一绝。水井何年挖就的,已无从考证。它一米多宽,约两米长,深也不过三米,而井水从不干涸,多了也不溢出井口。更奇的是它夏凉冬暖,清澈见底。盛夏酷暑,越热井水就越冰凉;寒冬腊月,越冷井水就越温暖。每当霜旦雪晨,井面上总冒出腾腾雾气。在二中工作的日子里,我每天清晨起床后,疾步两百多米,提一桶水回宿舍,舀一勺倒在脸盆里,捧一把擦擦脸,侵肌透骨,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若是冬天,用井水洗脸,温温的,洗后,皮肤滑滑的,十分柔嫩;用它泡茶,别具一番风味。那泉水一尘不染,清冽透明,倒在壶里煮沸,撮一撮东山岗茶园里采摘的大白茶,再放一小撮桂花,就煮成了一壶上好的桂花茶了。若是清明前夕采制的白毛尖,就更好了。这茶水,色香味俱佳,甘甜可口,嘬一口慢慢饮下,令人心旷神怡,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龙头井水,最大地的恩赐,是慈母的乳汁,哺育着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唱着龙井水长大的二中学生,他们走出校门后,或升学深造,或做工务农,从不忘记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饮水思源,他们不少人,成就一番事业后,则慷慨解囊,捐资办学,回报母校。校门口那块石碑上,镌刻着他们的名字。二十万、十五万、十万、五万、五千……集腋成裘,是他们集资两百多万元,建造了尊严大方,具有现代气派的校门,为母校六十大寿增添光采。望着碑刻上闪淘名字,我记忆里又浮现出同学们一张张幼稚可爱的笑脸,是那么熟悉,又是那样生疏!
每次回校,我总爱四处寻寻觅觅,想找回记忆里的一草一木。龙头井尚在,泉水依然明净;两株桂树,而今长得十分粗壮,高高的树干,宽宽的树冠,是一对富态十足的贵妇了。此外,再找不到昔日二中的痕迹了,展现在眼前的是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崇德楼、育贤楼、求实楼、创新楼、宽敞明亮的师生食堂……图书馆里经书满架,多册从师生阅读。六十载呀,弹指一挥间,而二中却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踏着时代的步伐,一步步走来,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
在学校六十华诞之际,我捧上一杯桂花茶,祝我梦中的二中,东日更加灿烂辉煌。
(美图由林秀链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a/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