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有多常见?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统计:
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
而我国胃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二
死亡率高居第三位
“不碰烟酒27岁女士查出胃癌晚期
据《杭州日报》,年10月份,27岁的张女士出现阵发性中上腹胀痛,一开始她并没在意,一个月后她腹痛更频繁,且痛感加重,医院就诊,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低分化腺癌。
张女士上网搜索时看到,有人说得癌开刀死得更快,所以她拒绝了手术,自行回家治疗。
今年1月,她的腹痛、腹胀症状越来越严重,肚子也越来越大,吃东西都咽不下,医院就诊。
而这次,消息更坏,她的胃癌已发展到晚期,且肿瘤细胞扩散至腹膜和盆腔,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近几年,癌症好像是换了一种“口味”,抛弃了中老年,找上了20-30岁年轻人,这个年纪,可以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纪,最大的可能也多出现在这阶段,可有很多人却只能用来和癌症做斗争。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大规模发生,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提前设防,定期体检,尤其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01
胃癌为什么“盯上”年轻人?
不良习惯成问题!
胃癌,本来在中年群体多见,但近年来,跟许多疾病一样,胃癌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与年轻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比如熬夜,这似乎已经是年轻人身上的标签。为了工作熬夜,为了追剧熬夜……“再不熬夜我们就老了”,殊不知,熬夜会影响胃肠道黏膜的修复,还会导致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出现紊乱,为癌症的发生埋下隐患。
(图源:soogif)
再加上很多人熬夜喜欢吃宵夜,这些食物停滞在胃中,会促使胃液大量分泌,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等,严重者可导致胃癌。
尤其是吃一些油炸、烧烤、煎制的食品,风险性更大。所以,再熬下去我们还没老就已经垮了!
(图源:soogif)
除此之外,长期三餐不规律、重油重盐、吸烟喝酒、久坐不动等不良习惯都是癌症发生的风险因素。
还有两个因素需要特别引起重视: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过大的状态和幽门螺杆菌。
精神压力
现代社会,没点压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社会人”。但有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各样的事情,自身情绪难以纾解,令自己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惧的状态。
这样易导致胃酸分泌异常、胃黏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情况,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出现胃痛、胃胀等一系列的症状,久而久之也是胃癌发生的一大隐患。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可以说是打开胃癌“潘多拉魔盒”的钥匙,它启动了“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的系列过程。它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明确致癌物。
在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9%,也就说是,每5个人中就有3人中招。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因此在我国家庭生活习惯中合餐制的基础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
02
从胃病到胃癌的
5个征兆
胃癌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病相混淆。如果胃病患者出现以下5个症状,可能是向胃癌恶化的征兆,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胃疼,变得毫无规律
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自身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1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疼痛变得持续且毫无规律,就应警惕癌变的发生。烧心反酸,反复出现
“烧心”,指发生在胸骨下部附近,也就是常说的“心窝”处的烧灼感,主要是由于胃中食物“跑”到食管导致的。 胃会分泌胃酸,胃内容物都是酸性的,但食管为碱性,当酸性物质“跑”到食管后会腐蚀食管黏膜,导致“烧心”。“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体重,快速下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会快速下降,体形有明显的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这就可能是癌变信号。肿块,坚硬、疼痛
胃病患者要多留意腹部情况,如果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格外警惕是否为癌,否则随着包块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胸骨后,不适感会大大增加,贻误治疗。大便,黑色且原因不明
血豆腐等食物、铁剂等药物都可导致大便颜色发生改变,但这些都有迹可循。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黑便,可能表明胃溃疡出血或发生癌变,医院检查,进一步确诊。 国人很重视养胃,比如喝粥养胃、喝热水养胃等,但是我们却养得很糟糕。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可怕的现实:胃癌离我们越来越近。每一个胃由好变坏都不是突然的。从胃炎到胃癌,胃的很多次呼救被忽视了。03
胃癌有多可怕?
凶险又隐匿!
胃癌是胃粘膜上皮恶性肿瘤的统称,包括不同的病理类型,如:腺癌、腺鳞癌、鳞癌等,其中腺癌最为常见。
从种类上看,远端胃癌比近端胃癌的治愈率更高些,前者指靠近幽门等部位的癌症,后者指靠近贲门、胃体等地方的癌症。
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来看,胃癌又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转移率越高,生存率也就越低。如印戒细胞癌就属于低分化癌的一种,更隐匿,更易发生转移,治愈率较低。
由于早期胃癌症状隐匿,容易与普通胃炎混淆,有些患者甚至没有很明显的不适症状,因此,许多患者在被诊断为胃癌时,一上来就是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的中晚期胃癌,即使做了外科手术,癌细胞转移复发的风险较大,5年生存率也仍低于30%。
尤其是年轻人!
由于耐受力较好、细胞活性较高,病程发展往往比年纪大的患者更为迅速,凶险程度更甚!
04
早期胃癌的发现很关键
胃镜+病理检查是首选利器!
如前所述,胃癌早期非常隐匿,往往无症状或仅有上腹部不适的症状,与普通胃炎表现相似。但这个阶段癌细胞多局限于黏膜层,少有淋巴结转移,若及时进行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甚至可能达到治愈。
若是患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症状,如消瘦、贫血、包块、呕血、腹痛、黑便等,往往已经到了病情的进展期或晚期。因此,早期胃癌的及时发现才是对抗胃癌的破局“关键点”!
临床上有多种方法用于胃癌的诊断,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胃镜、胃肠钡餐X线造影、CT检查、胃蛋白酶原(PG)检测、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等。胃镜联合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目前确诊胃癌的首选方式。
胃镜可以直观的观察胃内病变的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能够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两者结合对胃癌的确诊率达98%以上。更重要的是,胃镜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能更好的发现早期胃癌。
胃镜可以直观地观察胃内病变的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能够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两者结合才能更准确地“揪出”早期胃癌。
早期的胃癌不仅能够通过胃镜进发现,甚至可以通过它进行切除。病灶大小于等于2cm、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通过胃镜进行切除,达到治疗的效果,也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胃功能,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所以,强烈建议符合下列第1条和2~6条中任一条者去做胃镜检查,这样才能在癌症敲门时,及时占领“制高点”,增加战胜癌症的胜算!
1、40岁以上人群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hp阳性)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的患者
4、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
5、存在胃癌其他危险因素(如长期摄入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
6、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一般情况下,筛查年龄从40岁开始。但是有胃部不舒服症状的年轻人,尤其症状持续存在,尽管这些不舒服的症状没有任何特异性,尽管没有食欲下降、饭量减少、体重减轻等“报警信号”,同样建议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攻略
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的区别做胃镜检查,尤其是普通胃镜检查时,患者恶心呕吐的反应会比较明显,由于年轻人对于外界的敏感性较强,所以这种反应年轻人可能会更明显。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选择无痛胃镜,也就是给患者应用一定的静脉镇静药物,减少咽喉反射,降低病人的呕吐反应,从而顺利接受胃镜检查。哪些人适合做无痛胃镜只要没有严重的心脏疾病、严重的肺脏疾病,基本上都可以做无痛胃镜。胃镜检查时间常规胃镜检查一般是8分钟左右,如果发现病变,进行活检处理,可能会多花一两分钟。总体而言,胃镜检查10分钟左右基本可以结束。检查前注意医院的要求完成乙肝、传染病等感染指标的筛查,血液学项目和心电图检查。在此基础之上,胃镜检查的前一天晚上10点之后不允许进食,做无痛胃镜检查当天早晨不允许喝水,以免检查中发生误吸。此处敲黑板!!!对于高危人群,建议1年~2年的复查间隔;非高危人群,3年~5年的复查间隔。一次胃镜,仅能代表一段时间内的胃部状态,并不能代表终生不患胃癌。偷偷告诉你们
如何远离胃癌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腌制品和烟熏食物、戒烟限酒。按时进食,进食不宜过快,过烫,避免暴饮暴食。
定期筛查
高危人群要定期查胃镜,并积极治疗原发病。高危人群包括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炎、胃粘膜上皮异性增生等癌前疾病的人、以及生活在胃癌高发地、或者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及时杀灭幽门螺杆菌
高危人群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建议及时杀灭幽门螺杆菌。同时注意口腔卫生,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保持心情舒畅
胃癌的发生和情绪也相关,尤其在吃饭时要保持心情舒畅。
健康预约咨询-科学防疫,有序就诊您的健康,有我守护END
医院·您身边的健康卫士
地址淄博市张店区共青团西路号(乘坐////7/88路公交车即到)健康咨询热线-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网络,我们编辑整理,在此感谢原创作者分享!如有图片、网站、视频涉及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a/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