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作为党在苏联的“二十八宿”之一,又是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苏区的总指挥,陈昌浩在前半生写尽辉煌,后半生却因一场兵败逐渐寥落,最后悲愤离世,结局凄惨。
一、辉煌的前半生
陈昌浩年出生在武汉市汉阳县永安堡(今武汉蔡甸区),虽家境一般,但父母开明,从小便受到了良好教育。因为在校期间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年,陈昌浩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都说时势造英雄,需要奋起反抗的局势的确倒逼很多有志之士涌现出来,但同时这些“有志之士”也得有真才实学,才能出人头地。陈昌浩前半生的成功与辉煌不仅与当时国内局势相关,也取决于他自身的优越才干。
年7月,年仅22岁的陈昌浩被党组织看中,派他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到苏联不久后,陈昌浩就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与张闻天、秦邦宪等人被称为中央在苏联的“二十八宿”。
3年后,陈昌浩归国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先后任共青团江苏省常委、团中央委员等职。年,刚成立一年的鄂豫皖根据地急需用人,陈昌浩受中共中央派遣,与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国焘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同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张国焘任书记,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三驾马车”。这一年,陈昌浩25岁。
陈昌浩虽然年轻,却很有领导指挥才能,时常与将士们打成一片。即使贵为红四方面军的直接指挥者,他也会和战士们一起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特别是红四方面军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胜仗的黄安战役,陈昌浩功不可没。
当时黄安城局势危急,陈昌浩亲自驾驶“列宁号”飞机,准确无误地将敌人的驻扎地炸毁,成功带领红四方面军夺回了黄安城。要知道“列宁号”是我党的第一架飞机,国内能熟练驾驶它的人屈指可数,更不说在战场上将它的威力发挥到极致,而陈昌浩就做到了!
年,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陈昌浩和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往秦岭、大巴山区进发,成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经过三年的艰苦发展,红四方面军在陈昌浩的直接指挥下,将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成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陈昌浩被中央军委授予了金质红星奖章。这一年,陈昌浩30岁。
二、人生滑铁卢
年,为了实现西北大联合,打通与苏联的交通后出兵绥远抗日,中央制定了宁夏战役计划。
到了10月,红四方面军经历千辛万苦终于与其他两大主力红军会师,标志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可是当时的苏区只有四十余万人口,劳动力少,土地贫瘠,生产的粮食勉强只够当地百姓的生活。突然多了好几万红军,当地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当时国民党军紧追不舍,想要歼灭红军主力,几乎切断了河东红军主力和河西部队的联系。因此,保证红二、四方面军的粮草军需迫在眉睫!
最终,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夺取宁夏的计划,让徐向前和陈昌浩将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陈昌浩作为总指挥,在河西建立根据地,努力向西发展,打通从新疆到苏联的交通线,以便获取苏方的军事物资援助。
另一边,90辆坦克和90门大炮已经由共产国际运到了新疆边境,随时等待红军运到中国境内。可惜,交通线最终没能打通。
一路上,西路军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曾停下西进的步伐,极大地打击了西北地方军阀马家军。但再强悍的军队也经不起孤军奋战和长久消耗,粮食弹药的后续供给也跟不上。最终在古浪激战中,西路军9军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后面节节败退,最后锐减至一万五千多人。
年1月上旬,西路军到了甘肃临泽高台一带,难得迎来一场大胜。可是不久后,高台县城就在马家军猛攻下失守,西路军5军全军覆没,成为红军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惨败。
此时西路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所剩无几,不足一万人中伤病者就占了三分之一,其余的又多是后勤人员。最终,只有人左右成功进入新疆,多人返回延安,多人流落途中,一度沦为乞丐。徐向前和陈昌浩通过乔装成乞丐才得以逃脱。
陈昌浩原本想与徐向前一起回延安,但由于途中奔波、食不果腹,他胃病发作,暂时留在了湖北大悟县的一个名叫但复三郎的家中休养,造成了西路军总指挥归途失踪的假象。而徐向前因为担心暴露就先回了延安,曾经一起拼杀的战友从此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三、寥落的后半生
在但复三郎的悉心照料下,陈昌浩的病情逐渐好转。恰好大悟县离武汉很近,陈昌浩偷偷前往汉口,与阔别十年的妻儿和母亲见了一面之后,才辗转回到延安。遗憾的是,他没能得到重回战场的机会,他要为之前因为回绝中央返回任务而导致西路军的惨败承担责任。
也就是从此开始,他彻底“被”远离了那个曾经给予他无上荣光的战场,去了陕北公学当教员,并接受了将近一年的审查检讨。之后,他带着儿子陈祖泽去苏联治疗严重的胃溃疡,在异国漂泊了数十年之久,还另娶了一位苏联妻子。
在苏联期间,陈昌浩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被送到共产国际疗养院进行休养,但只安稳了一年的时间,就遇上苏德战争,疗养院被迫解散。陈昌浩为了维持生计,跑到采石场上做苦力。
年,苏共中央把陈昌浩安排到苏联外国文学和民族文化出版局,从事翻译工作。期间,陈昌浩多次给党中央写信,希望回国参加工作,但都没有回信,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后才回到中国。
此时,徐向前作为陈昌浩的昔日战友,已经是解放军总参谋长了,而陈昌浩没能在那样一个艰难而重要的时期建功立业,只被任命为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到了特殊时期,陈昌浩受到西路军覆灭、张国焘路线的影响,遭到迫害,年7月30日,陈昌浩不堪重负,吞服了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终年61岁。
四、儿弘父志
陈昌浩的结局令人惋惜,但他对于党的忠诚和付出值得人们称赞和歌颂。值得庆幸的是,他的两个优秀的儿子都成为了祖国发展和建设的杰出栋梁,也算是完成了陈昌浩报国未竟的心愿。
长子陈祖泽在跟随陈昌浩去苏联时,在核技术方面接受了良好的深造,成为了我国第一批核子工业技术方面的相关专家。次子陈祖涛由陈昌浩与苏联妻子所生,从小在苏联接受比较先进的教育,长大后就读于包曼高等技术学院机械系。
毕业后,随陈昌浩回国,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效力,曾任长春汽车制造厂总工程师,在“一汽”的筹建过程中做出杰出的贡献,实现了新中国汽车制造业零的突破;之后陈祖涛又参与了二汽、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筹建,并亲自担任总工程师,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之一,是国人心中敬仰的大人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yy/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