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含医案原文及具体药方)点这里查看→调理脾胃虚寒的经典方:黄芪建中汤
讲讲补土派的脾胃学说
文字版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罗天益看病的故事,来看看他是怎么调理人脾胃的。今天这个病例叫肝胜乘脾。这个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会儿来给大家讲,这个与肝和脾有关的。这位患者是“真定路总管刘仲美”。这个路是过去行政级别,行政单位,真定就是李东垣和罗天益他们生活过的地方,现在叫正定,河北的正定。这个总管,应该是个领导,刘仲美。“年逾六旬”,大家看,这个年龄写出来了,我们看病的时候,首先一定要考虑,这个人年龄多大,这个生活背景如何等等,这些信息非常关键。那么这位年逾六旬,在当年应该说是年龄比较大的了,不是年轻人了。“宿有脾胃虚寒之证”,这个就是他以往的病史,你要了解一下。他以前经常脾胃虚寒,引起各种症状都有。这一年“闰八月初”,大家看,这个八月份初,天气阴寒,这个就把气候特点讲出来了。这个闰八月,不怎么正常的天气,正常阴历八月份,应该是很热的,结果它这个天气阴寒,这个是寒冷的外界环境,阴冷。第二,“因官事劳役”,这个跟发病也有关系,怎么回事呢?因为他工作的原因,因为他官场的事儿,劳役,就是特别忙碌。那么这种忙碌,有两种问题,一个是消耗特别大,我们说劳,消耗很大。另外,情绪会有问题,压力特别大。因为上边下了命令要完成,所以压力很大。一个是压力,一个是消耗。所以他说官事劳役,我们会想到这两层。这些以上都是致病的因素,年龄大,以前脾胃就虚寒,现在天气阴冷,工作特别忙,特别愁,压力很大。在这种致病背景下,又加上“渴而饮冷”,渴了以后喝的冷水,大家看,这是雪上加霜了,这就是压倒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结果导致“夜半自利”,晚上开始闹肚子,“两行”,去了两次。“平旦”,这位反应倒挺快,晚上闹肚子了,等到天一亮,马上就把罗天益给请来了。你给我看病吧,我肯定不对劲。罗天益诊其脉,“弦细而微”,就是很微弱,有点弦细。“四肢冷”,他的四肢冰冷,手心是凉的。唇舌,嘴唇和舌头“皆有褐色”。这个褐色在这我们画个问号,罗天益描写的褐色是什么颜色。因为他这个医案后边写的都是青色,褐色实际上是青色,或者是写错字,或者当时褐色的意思就是这个青色的意思。总之,后边写的都是青色,这个唇舌颜色反正不正常。“腹中微痛”,肚子有微微痛。然后气短,不思饮食,呼吸有点费劲,然后不想吃东西,胃口特别不好。那么这种情况怎么调呢?罗天益他就开始思考,说《内经》云:“色青者肝也,肝属木”。他这个颜色,嘴唇和舌头,泛出淡淡的青色,青色对应的是肝,肝属木。嘴唇是脾,脾属土。如果嘴唇透出了青色,这是“木来克土”,也就是情绪肝气不舒,引起了脾胃的问题。这个青色应该在哪呢?我给大家来分析,我们搞中医诊断考虑。这个青色淡淡的在嘴唇周围一圈,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这个人肝气不舒,情绪不好的话,他的嘴唇的一圈,会泛出淡淡的隐隐的青色,有的在鼻子周围会有淡淡青色,有的人严重了,连鼻子带嘴唇,淡淡的一圈青色,这就是肝木横逆克脾土,情绪不好,引起的脾胃问题的表现。那么罗天益说,“木来克土,故青色见于唇也”。如果说嘴唇显得青色,我们一般是寒症,寒症嘴唇会青,气血凝滞的时候,嘴唇颜色会青。实际上如果肝气横逆克脾土,更多显现在嘴唇的周围。跟大家讲这个经验。那么舌头罗天益怎么分?舌头是“心之苗”,舌头跟心对应。舌头颜色带点青色,这是怎么回事呢?罗天益给解释,是“水挟木势,制火凌脾”。水湿太重了,然后克制了,压制了心火。在这个过程里边,肝气不舒,肝气的郁滞,起到一定作用,叫水挟木势。水怎么能泛滥呢?是因为肝气郁滞,所以助纣为虐,导致它压制了心火。我们现在经验看,如果舌头颜色带青色,这一般人舌质颜色带青色,往往跟什么有关呢?第一,跟瘀血有关。瘀血的舌头,有时候会发出青紫色。还跟什么有关呢?还跟寒凉有关,有的受寒的舌头会青。还跟肝病有关,比如说有的人得了肝癌,他在舌质两边会出现肝阴线,深蓝色的线。出现这种肝阴线的人,一体检去,往往会有肝癌等等严重的肝病。所以这个青色,泛于舌头上,还真与肝有关。所以罗天益判断,舌头嘴唇都有点青色,这个病跟什么有关?你单想受寒了,想简单了,还跟什么有关呢?还跟肝气不舒,跟情绪有关。所以大家看到没有,罗天益看病想的比别人多一层。一般人一想天气寒冷,平时脾胃就虚寒,又喝凉水闹肚子了,那就温阳呗,人家没有。人家想到的层次更深更多,想到你怎么带点青色呢?嘴唇也带点青色,舌头也带点青色,跟这个情绪肯定有关系,所以他想到了肝。那么“《难经》有云:叫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那么这个话,张仲景讲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那么现在这个“脾已受肝之邪”,脾已经被肝脏欺负了,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所以肝气不舒,已经导致脾胃出问题了。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他又想起张元素洁古老人说的话,洁古先师怎么说呢?“假令五脏胜,各刑已胜,补不胜而泻其胜”,什么意思呢?假如五脏胜,某一脏器偏胜,比如它的问题开始出现了,我们说这一脏它的功能过剩,它的运动太强了,出现问题了,它已经各刑己胜,比如说这个肝属木,脾胃属土,这个木出问题了,这个木气开始不正常运行了,它去欺负脾胃去了,因为它应该是克脾的,所以它就欺负脾胃去了。那怎么办呢?各刑,刑是刑罚,去欺负的意思。现在比如说肝气不舒,开始横逆,本来它本脏就是克脾土的。结果它现在开始欺负脾土了,真的欺负得很厉害。那怎么办呢?我们要“补不胜而泻其胜”,什么意思?就是把被克的那个,我们要补它。因为它现在功能有点失衡了,我们要维持它正常的运行状态。所以补脾土,它所胜的。然后泻什么呢?泻肝木,是这个意思,叫“补不胜而泻其胜,重实其不胜”。什么意思呢?你要补不胜。怎么补呢?重实,你重重地大大地去培补滋补被克制的这一方。微微地泻,去欺负人的肝脏。这个就是治疗病的法则。大家说这个什么意思呢?这一套理论他们从哪学的呢?他们是跟中医儿科奠基人钱乙学的,宋代的钱乙把五脏辨证发展得特别好。五脏之间,有各自的克制关系,这样克制起来,互相又有生的关系,一边互相生,一边互相克制,处于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那么如果一个因为什么原因,这个平衡被打破了,那么你的身体就病了。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我们要调整这种状态,让你身体恢复正常,那么你的病就好了。这叫中医的脏腑辨证,五脏辨证思路。那么这套思路,其实我们现在中医也在用。比如最常见的,我们的脾胃病,我们的脾胃病多数跟情绪相关。比如说基本上我所见到的胃溃疡患者,除了吃饭不应时之外,更多是情绪压力大,这个是我们做过很多研究,很多实验得到的结论。临床中你看也如此。如果你单独就看他脾胃,就严重脾胃问题,胃溃疡。我怎么让你克制胃酸,胃酸减少,让你的溃疡怎么修复疮面等等,其实这都是治标。治本是减轻你的压力,让你不再焦虑。所以这是我们调整脾胃病重要的法则。那么这个法则中医解释成什么呢?肝气横逆,肝气郁闷,肝气不舒,结果肝气不正常,开始横着走了,横逆克脾土,古代中医就用这种方法来描述。也就是说,情绪不好会引起脾胃的问题。大家看这种法则,这种五脏的关系,古人非常简单,它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把这个关系给你描述出来了,描述得还非常非常好。所以对于五脏辨证,大家学习一下非常有好处的。像今天这个病例,非常好的运用了五脏相生相克关系来研究这个病。那么它怎么调理呢?用“黄芪建中汤加芍药附子主之”。那么这个方子其实就是我经常推荐的,我治疗胃溃疡的患者,我就用黄芪建中汤,它是非常经典的方子,张仲景的方子。那么这个黄芪建中汤怎么构成的呢?非常简单。大家知道《伤寒杂病论》,第一个方子是桂枝汤,里面桂枝、白芍,过去说是芍药,炙甘草,就这么三味药,加上生姜、大枣。桂枝汤干吗呢?调和营卫的,把您这个营气卫气调好了。你体虚的感冒,自己就好了,就能把邪气给顶出去。大家看,这里面就有奥秘了。张仲景在治疗外寒的时候,为什么把桂枝汤放到第一个方子?其实说明什么,张仲景重视扶正气。那么扶这个正气到底扶哪了?这里面就有学问了,我们主要看桂枝汤怎么变通的。后来有建中汤,建中汤怎么变呢?把芍药量一翻倍,加上点饴糖,变成建中汤了,再加上点黄芪,就变成黄芪建中汤了。像黄芪建中汤治什么呢?治虚劳里疾的,治虚劳的,治人身体脾胃虚弱,导致身体特别虚弱,然后出现各种受寒的症状,腹痛等等,是补中的。这个桂枝汤怎么一转眼就变成补中的呢?各位,桂枝汤就是补中的。这就揭示了桂枝汤的核心是什么?是补中的调脾胃的。那么罗天益这个方子加芍药、附子,这个怎么解释呢?大家看他这么解释的,这个“芍药味酸”,有柔肝的作用,“泻其肝木”,这个很重要。这个方子它的目的是补脾胃的,但是它用一味药去柔肝缓肝,我去安抚这个肝木,这个为什么呢?张仲景意识到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识脾。但是我还要把这个肝给安抚好。所以这个芍药在这里面非常重要。罗天益说叫“微泻其胜”,欺负人那个,好好安抚你,不要乱动,你好好的,你平静一些更好点,助你的工作,叫微泻其胜。那么黄芪、甘草是甘温的,干吗呢?补脾土的。那么罗天益说,这是“重实其不胜”。这个是什么?我大大地资助被欺负的那一方,我好好地帮助你重建,让你强壮起来。那么桂枝、附子是热的,辛热的,“泻其寒水,又助阳退阴”。因为阴气过剩,阳气不旺,我用桂枝,桂枝实际是温中的,有通络的作用,附子这是温阳的,我温阳给你去除水湿,同样是健脾,把脾胃强健起来。因为它现在明显是一个脾胃虚寒之症。所以叫泻其寒水,又助阳退阴。“饴糖甘温,补脾之不足”。饴糖,实际上跟黄芪,跟甘草都是补脾的。那么这个饴糖,粮食熬的饴糖,有粘稠的感觉,它因为是粮食熬的,所以有补脾的作用。味道是甜的,所以入脾经。同时很粘稠,有把药液逗留在胃中的意思,就是不让你很快往下走,这个药液粘稠,沾在胃壁上,慢慢起作用。所以这个方子里边,如果去了饴糖的话,效果会非常不好,我试过。我这里面不放饴糖喝下去,效果真的不好。加上饴糖,这个效果立刻出来。所以您别小瞧,糖我不加,是不是就没事儿啊?这个糖很重要。这里边既可以补虚,又可以让药液逗留于胃中,在胃里面起作用。然后用“生姜、大枣,辛甘大温,生发脾胃升腾之气,行其荣卫,又能缓其急”。那么这个生姜、大枣我们是调和脾胃的,张仲景的很多方子里都用生姜、大枣。那么它对脾胃作用特别好。生姜大家知道,这是辛温的,帮助前边的桂枝、附子温阳,有暖脾胃的作用,大枣可以养血,因为甘甜可以补脾胃。所以生姜、大枣,是张仲景里很多方子里都用的。(具体药方点这里查看→调理脾胃虚寒的经典方:黄芪建中汤讲讲补土派的脾胃学说)那么像这个方子我们回顾起来一看,大家看,它有暖中的,有调脾胃的,补脾胃的,又派出一味药白芍去柔肝敛肝,去安抚肝经,所以像这个方子就特别特别的经典。罗天益在这里说,黄芪建中汤加芍药、附子,芍药量要增加,附子随着你的寒热程度自己调整去增加去。这个黄芪建中汤,本身大家一定要掌握,我觉得调理脾胃病,只要是虚寒的人,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这个方子里面最妙的,它里面不但有温中的,还有调和肝木的,像芍药,芍药是敛肝柔肝,桂枝也有舒肝,行肝气的作用。我们讲张锡纯的时候讲过很多。所以它一边去补脾胃,一边去调理肝经。这个思路是张仲景给我们留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我们后世调理脾胃病,基本上还都遵照这个思路去执行的。像这个方子,下去以后效果怎么样呢?大家看罗天益的描述。“每服一两”,就是每次这个药服那么一两。“依法水煎服之”,按照这个方法水煎服之,“再服而愈”。那么罗天益总用再服而愈,这样的词来讲,什么意思呢?严格的讲,这就是第二次服用,服一次,第二次服用就好了。也可以解释成什么呢?服了两三次就好了,又服了几次就好了。严格的讲,应该第二次服用就好了。像这种方子能不能达到效果呢?其实我们是有体会的。像黄芪建中汤服上,基本上服上胃疼就会好的。像胃溃疡这样的疾病,服几次就会大大的缓解,就会逐渐的痊愈了。所以这是一个调理脾胃特别好的方子。今天听这个医案,我们学到第一个知识点,是青色,如果在我们的面部,在我们身体某些部位显现出来。我们要想到这个病可能跟情绪有关,跟肝气不舒有关,这是一个诊断的要点。我经常跟大家讲,有的时候你看这个人,大家看着,在有些光下,大家脸上都一样的。但是某些光下一晃,你会发现脸色不一样,比如说有些灯光下,有些角度一照来,有的人脸上就会泛出青色。但凡脸上带青色的,你隐隐一看,打眼一看,有淡淡青色的,你要考虑这个人的情绪如何,要给他舒肝,最近压力大了,生气等等要考虑舒肝。那么这个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就是望诊。我之前讲过,我看有的孩子,我怎么知道孩子家里面气场不好呢?孩子的病稀奇古怪的,你怎么知道家里气场不好呢?我曾经见过小孩脸上泛着淡淡的青色。孩子就在鼻子和嘴周围,一圈隐隐的青色,这样的孩子非常非常多。但凡有这样青色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情绪不好,家里面压力大,或者家里吵架什么的。有的妇女,你一看,上农村有时候看到妇女,这个媳妇儿,脸色那种青色,怎么回事呢?肯定家里面关系不好,家里面老婆婆欺负她等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所以大家看,肝气不舒,情绪不好的人,在脸上或者在某些位置会有青色,这个大家要学会识别。这是第一。第二,大家要学什么呢?调理脾胃的时候,您不能光想脾胃的寒热,不能光想着脾胃。还要想到什么?脾胃相关的脏腑。这个土跟什么有关呢?土跟水有关,土跟木有关。所以你要考虑到,水和木的关系。所以如果这个人情绪不好,你要更多的考虑,是不是肝气不舒,导致横逆克脾土了。那么你在调理脾胃的同时,你要想到是不是给他疏理肝气,安抚这个肝,这样调理才能真正把脾胃调理好。大家看,像李东垣罗天益他们这么重视脾胃的学派,脾土学派,他们考虑问题考虑的很细致。所以这就给我们后世留下了很多经验,源头在哪呢?源头在张仲景那。应用在哪出现的呢?李东垣对古代中医理论,开始应用的先河,我们能看到的医案记载,这就是比较早的应用记载了。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源头在哪,您看罗天益这么用就知道,跟李东垣学的。那么他们师徒这么学以后,后世大家才更多的应用起来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医案,这都是中医源头,大家最早开始用的案例。所以我们看一看,学习一下,会有一些启发的。今天给大家就聊到这,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再见。
上期回顾
小腿冷是什么情况?
补土派语音文字复习(←点击即可阅读)
语音文字◎罗大伦
编辑◎紫叶
罗博士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yy/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