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胃溃疡治疗 >> 胃溃疡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西医院士樊代明中医不是小三

来源:胃溃疡治疗 时间:2017-11-21

人类不能沉溺在微观世界里孤芳自赏

威尔逊是伟大的病理学家。他认为,没有全身性的疾病,疾病是缘于某个局部的某些细胞。这个判断正确吗?这是科学的局限性。

科赫是伟大的病原学家,他有三条定律,其中一条认为,外来的病因作用于人体,致使了疾病的发生。他认为,人体当中并没有内生的致病原因,这个对吗?不对。因为,要证实两个事物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首先,两件事必须同时存在;第二,A必须引起B;第三,把A去掉,B就会消失。对于单病因的外来病因,比如传染病,一个疫苗、一个抗生素,或者切断一个传播途径,戴个口罩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如今,人自身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几乎达到了87%、88%的比例。其中,抽烟、喝酒、吃肥肉、精神紧张,都会或多或少地引起这些慢性病的发生。但是,具体是哪些因素,在多大概率上起作用的呢?我们说不清楚。所以,过去所有的那种求平均值、塌方检验的方法已经算不出来了,统治了医学界多年的特异病因学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进行观念改革的阶段,不然,还是要出问题。

培根是伟大的哲学家,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他说,科学是万能的,无所不能,这个对吗?科学只是方法学之一,我们不可能用一个方法学来解决所有的方法学。他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知识是力量吗?团结才是力量。比如说,图书馆里面装的不都是知识吗?它是力量吗?它是重量。我们的父母从小就教会了我们很多知识,有弹钢琴的、有学跳舞的,但是,你成为了钢琴家、舞蹈家吗?你在这个过程中所学会的知识能够形成力量吗?不是,它只能形成压迫脖子的重量。

科学万能论导致了唯技术主义。一个包块,B超、CT、磁共振,一次做下去,搞得定吗?我当住院医生时,对付癌细胞,只有5种抗癌药,现在则已经达到了种之多,但是却解决不了问题。有的癌细胞对抗癌药成瘾,没有抗癌药它反倒不活了。但是,整合医学大会开完以后,都是治疗白血病,在同样的治疗方案下,为对照组加上心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平均多活了半年。

笛卡尔是率先把科学的方法用于人体,并提出了很多的清规戒律。然后,老师教学生,一代传一代,丝毫不敢走样。用科学的方法并没有错,但是,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错误。比如,我思故我在,我看见了才算,绝不服从于没有被证明的“真理”。但是,万事万物,无法亲自证明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说,眼睛能看到光亮、耳朵听得到声响、手能触摸物体。我们只有看见了、听到了、摸到了才算吗?后面一个伽马射线照过来,你没看见、没听到、没摸着,但是使劲照,保证把人照死,是不是就是这个问题?

再比如说中医。中医针灸是有效的,但是没有理,因为找不到经络,所以外国人不承认。但是,针灸文化传承至今,已经有了年的历史。在前面的0年,人们遵照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来进行治疗。皇甫谧是纨绔子弟,性格洒脱,什么话都敢说,什么病都得过。中医看不好,只能扎针灸。针灸给他治好了,于是弃文从医,写出了《针灸甲乙经》,横跨0年,被后世尊为经典。

人类历史上第二本针炙典籍是石学敏、陈兴龙两位院士所著的《灸册》,大约有万字。这本书的序是我写的,但我是西医,他们为什么会请我写序?因为我是这样看针灸的:第一,针灸有效,尽管没有理,找不到经络。但是,如果这种经络是电子流、离子流,我们找得到吗?活着有、死了就没有的,找得到吗?瞬间形成,并旋即消散的东西,我们找得到吗?

第二,《炙册》遵循身心二元论,他把身和心分开看待。那么,细胞放到体外和放到体内是一样的吗?不是的,它只能导致大量的没有生命的立体研究。我们用细胞代表生命,它代表得了吗?为什么在SCI论文中,只有3%具有参考价值,而97%都是没有参考价值的呢?因为它脱离了对生命的研究。

第三,他说,科学的研究是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所以,人类也要从复杂的整体破分到最小单位,这就是细胞。那么,当我们把细胞重新组合起来,会重新形成生命吗?不会。科学可以拼图,但医学拼出来图,所有的局部都存在,仍然不是整体。因为医学的整体一定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之上的,唯有有生命的整体才能够被称之为整体,而没有生命的整体只能叫尸体。

我们认为,西医是站在地球上,使劲用显微镜看细胞,看得把自己给忘了。中医是用望远镜看太阳,使劲看,结果忘记了自己是由细胞和分子组成的。更主要的是,人站在地球上,人不动,地球在动。地球转一圈,我们叫一天;地球绕太阳一周,我们叫一年。那么,人坐在这里没动,地球在动,你的心脏在动、呼吸在动。所以,一个小时之前拿到的指标不能作为医生一个小时以后治病的绝对根据。

所以,我们提出了“三间健康学”。第一,空间健康学。人是一个整体,是天的一部分,所以要服从于天。什么是天?我们遇到麻烦事,说,我天呐!外国人说:Mygod,这就是天。人只能服从,不能抗拒的,一个是自然,一个是社会。人离不开自然,天冷了加衣服,天热了要脱掉,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该死?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正好相反,于是形成了交换。反其道行之,再好的医生也没有用武之地。人是社会的一员,必须要服从于社会,孤居寡食,要么就是兽,要么就是神,绝对不是人。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相互设防、相互敌视的日子好过吗?肯定不好过。

所以,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在商业竞争中,如果你的对手失败了、出问题了,你在心中稍微有一丝丝的快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一味地幸灾乐祸,那么对不起,你就是一个病人。有的人,穷其一生都是依赖于别人的缺点、别人的失败而存活,他能活好吗?所以,难怪《黄帝内经》只用30%的篇幅来写医学,剩下都是其它知识。用这样的医术培养出来的医生必定是活生生的,能治病救人的医生。不像现在,我们写分子的不写细胞,写细胞不写分子,写分子细胞的还把人给忘了。

第二,人间健康学。人是一个空间,是由不同的成分所构成的。连接我们的是三个成分:物质、能量和信息。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甚至是唯物质主义者。但是,暗物质,你找得到吗?有物质才有生命,没有物质就没有生命,这肯定是对的。反过来,有物质就有生命吗?人活着就有物质、有生命,人死了以后,所有物质都存在。我们的护士说,临终之前给这位患者称一下重量。结果患者去世之后再称,体重少了二两,那么死的是什么?

方法学是对,但是不是那么回事。死的是什么呢?一个是信息、一个是能量,信息是在两个物质之间的传递,能量是两个物质反应的结果。比如举重,没举之前是没有能量的,举起来就有了能量,一放下,能量又没了。信息和能量才是生命的本质,医生要救的就是这个,是生命,而不是两块肉缝起来的一个东西。

但是,自从牛顿理论进入到医学界以后,就要求我们在人体内找物质。在使劲找的过程中,我们用解剖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用分子刀把细胞变成了分子,游刃在分子之间不能自拔。有人讲,我这一辈子就是搞一个分子的,这有什么可骄傲的?你搞这个分子,与治病救人有关系吗?

难怪最近五十年,诺贝尔奖统统颁给了搞分子的人,没有颁给我们研究人的人。所以,我带着工程院的代表团出国访问,诺贝尔奖的评委会主任说,樊院士,好像你对我们诺贝尔奖的评审有意见?我说当然,你们这种评价的尺度过于微观、过于瞬时、过于局部,这种研究结果不仅不能代表人的整体,反而把我们医生引入了歧途。他说,我们也这么想。

所以,我们不能沉溺在微观世界里孤芳自赏,游刃在分子的世界之中左右逢缘,并写出大量与治病无关的论文。医学应该以疗效作为唯一的尺度或者目标,而不是按论文的数量和职称的高低。

大家想一想,传统的生理学即将土崩瓦解,经典的病理学也已经摇摇欲坠,大体解剖后继乏人,大内科、大外科早晚不复存在,医学、人文体无完肤,基础、临床隔河相望,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本来应该是恩人般的医患关系,现在成了仇人——这样的医学体系不改行吗?

第三,时间健康学。刚才讲到,所有的事物都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仅人在变,植物也在变。向日葵围着太阳转,含羞草白天闭合,晚上开放,而睡莲恰恰相反……无论是北京的杨柳还是西安的杨柳,没有互联网的信息交换,它们也都会在3月份生枝发芽,深海鱼都在那几天跑到长江口来产卵……

自然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人的24小时、12个时辰是变化的。中午12点叫午时,是生命力最强的时段;晚上12点是子时,是生命力最弱的时间。所以,晚上12点死的人最多。我当住院医生的时候,经常会熬夜,为什么?因为要时刻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
北京儿童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yzl/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