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宋女士因中上腹医院消化科做胃镜检查。经检查,在其胃窦部发现一处约两厘米的溃疡。溃疡周边取活检提示,腺上皮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宋女士按照医嘱,首先针对幽门螺杆菌,服用标准四联杀菌治疗两周后,再继续接受为期两个月的溃疡治疗,症状有所缓解。
胃溃疡的主要症状是在规律性的进食后,中上腹出现疼痛,其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幽门螺杆菌则是导致胃癌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由此可见,胃溃疡有一定的癌变概率,而癌变往往发生于溃疡的周边。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后,随访医生建议宋女士复查胃镜以了解溃疡愈合的情况时,宋女士却因嫌麻烦而拒绝了。随访医生耐心地向宋女士解释,由于胃溃疡存在一定的癌变可能,且第一次活检结果提示胃溃疡周边的细胞同正常细胞相比已经有一定的异型性,应引起高度警惕。此类胃溃疡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胃癌,所以最好在治疗结束后尽快通过胃镜进行复查并再取活检。
宋女士的复查结果显示,原先溃疡的部位出现了一处异常的3厘米隆起病变,活检提示为腺上皮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局部癌变。宋女士立即在医生的建议下住院进行完善的检查,所幸这是一处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在胃镜下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病灶进行完整切除即可。
?科普链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项新型的用于治疗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巨大息肉、黏膜下肿瘤的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医院消化内科王志荣主任医师)
图文|来源于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f/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