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运用《中医穴位理线疗法》治疗颈椎病例,共中男78例,女72例,并随机设对照组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表明:中医穴位理线疗法不仅能很好地改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且远期疗效好,疗效巩固率同样较对照组高(P0.01)。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穴位理线疗法对比研究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疑难病,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尚缺乏短期特效、远期疗效好的治疗方法。笔者自年以来运用中医穴位理线疗法对例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同时随机设综合疗法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均系门诊病人,按年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选择资料较完整的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例,男78例,占52%,女72例,占48%;年龄31~41岁者12例,占8%,41~50岁者53例,占35.3%.51~60岁者76例,占50.7%,60岁以上者9例,占6%;病程1年以内23例,占15.3%,1一2年49例,占32.7%,2~5年63例,占42%,5年以上15例,占10%。对照组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均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1)。
1.2临床分型
根据年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纪要,分以下五型:
(1)颈型:以颈椎活动受限、颈肩不适,背部酸胀疼痛等局限性症状,而无四肢症状和体征为表现;
(2)神经根型:以颈神经根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见颈项部板硬疼痛、活动受限,伴有肩臂、手指麻木疼痛,疼痛程度因头颈、上肢活动而加剧
(3)稚动脉型:以推动脉受刺激继而产生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见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伴有耳鸣、视物不清.症状常与头颈转动有关.辅检见椎动脉供血不足;
(4)脊髓型:以颈脊髓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见颈肩痛伴四肢麻木、沉重、酸软、无力、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出现病理反射;
(5)交感神经型:以头颈、上肢的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见枕部痛,头昏沉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肤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个别有听觉或视觉异常。例中分型见颈型22例,占14.7%;神经根型76例,占50.7%;椎动脉型35例,占23.3%;脊髓型11例,占7.3;交感神经型6例,占4%。对照组亦分5型,两组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
1.3辅助检查
经X线或CT检查见颈椎骨质增生者14。例,占93.3%;合并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者92例,占65.7%;合并颈椎间盘突出者例,占72.9%;合并颈推椎管狭窄者49例,占35%;合并项韧带钙化24例,占17.1%合并椎休变扁15例,占5.3%;有2例为单纯椎管狭窄,占1.3%。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选穴:双侧夹脊C5和夹脊C7
2.1.2操作:先令患者俯伏坐位,标定夹脊C5,用碘配及酒精消毒后,带上消毒手套,用。.2%的利多卡因作穴位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剪取。0~1号络制羊肠线3cm,用小镊子将其穿入制作好的9号腰推穿刺管中,再作垂直快速进针,当针尖达皮下组织及斜方肌之间时,迅速调整针尖方向,以15度角向枕部透刺,当针尖达夹脊C3时,寻找强烈针感向头部或肩臂部放射后,缓慢退针,边退边推针芯,回至夹脊C5后拔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作胶布固定。完后行夹脊C7及对侧两穴埋线,操作同上。埋1次即为1疗程,一般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
2.2对照组
运用康复器材厂生产的经络治疗仪进行理疗,根据X线或CT提示的病变部位,参考临床症状而选用夹脊C4~C7,每次2穴.加双侧肩井,余依临症加用其他穴位,每日1次,每次30~40分钟,同时配用中药内服(川20克,葛根、白芍、鸡血藤、伸筋草各3C克,木瓜、佳枝、灵仙、全虫、川断、五加皮各10克,黄蔑、当归各15克加减)旧1剂,分2一3次温服,均7日1疗程。
3疗效分析
两组同时治疗3疗程后,根据年全国颈椎病讨论会拟定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3.1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经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辅检见椎动脉型患者脑血流恢复大致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辅检见脑血流有明显改善者;有效:症状及体征有好转,辅检见脑血流有轻微改变;无效:治疗后诸证及体征无改变或中断治疗。
3.2治疗结果
3.2.1两组疗效对比分析表
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中医穴位理线疗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肯定了中医穴位埋线疗法的作用。
3.2.2疗效与病程关系分析表
经统计学处理,P0.O1,说明病程在2年以内疗效最为明显。
3.2.3疗效与分型分析表
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本疗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疗效最好,对椎动脉型次之,对交感型和脊髓型为差。
3.2.4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分析表
3.3
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停止治疗后,其中部分病例经过3个月}1年的随访,其疗效巩固率比较见卜表。
经统计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本疗法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体会
4.1颈椎病属中医学“骨痹”、“颈肩痛”范畴,因颈椎位当督脉之通金,全身经脉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而致经络不通,气血阻滞,产生疼痛,麻木不用。故治宜温通经络、活血祛痹。夹脊C5和C7则正好位于督脉之旁,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刺激两穴,则能达到通督祛风、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的功能。穴位埋线不仅可对机体产生长久的刺激,延长针刺效应,增强功率,而且羊肠线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埋入人体后,逐渐被机体软化吸收,而起组织疗法的作用,能更好地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促进病区的修复。
4.2实验研究发现,穴位针感感受器主要是分布于各个穴位深浅不同的部位中的各种游离神经末稍,刺激冲动主要通过交配穴区的躯体神经传递到脊髓后角,然后沿传导痛温觉的腹外侧索卜传,最终到达大脑。这是夹脊穴刺激效应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之一。另外,脊柱两旁分布着椎旁神经节,它们借节支间连成交感于,而交感干与脊神经之间有交通支相沟通。常亚基等的研究表明,交感神经不仅可能借助外周部分传入纤维直接参与针感传入活动,而且传递的针感还可能在交感干进行一级综合,可见,刺激夹脊穴还可通过交感神经进行调节活动闭。然何氏:’]则更明确地提出:①脊神经及椎旁交感神经干是夹脊穴刺激效应的神经生理学基础;②夹脊穴的刺激效应与植物神经的调节有密切关系。
4.3为了能更准确有效地治疗疾病,中医穴位埋线疗法又必须注意:①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②羊肠线头切不可暴露于皮肤外面;③严格掌握好埋线深度,切不可伤及大血管和神经干。
编辑声明
所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埋线减肥
关于举办“全国微创穴位埋线(疼痛、减肥、美容专题)技术研修班”的通知
各级有关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
为了满足广大医务人员及针灸从业人员的要求,更好地推动和发展中医针灸的诊疗技术,加强全国各地区中医针灸医疗单位及其从业医师的交流与合作,特面向全国推广举办“全国微创穴位埋线(疼痛、减肥、美容专题)技术研修班”将定于年9月15日-9月1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1、微创穴位埋线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及针对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原则、辨证分型和处方配穴;
2、穴位埋线疗法在肥胖病、美容方面的诊断及治疗(痤疮、黄褐斑、除皱);
3、穴位埋线对常见疼痛病的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理和治疗方法;
4、穴位埋线在内科病中的应用(呼吸系统疾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系统疾患:胃炎、胃溃疡;治疗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失眠、干眼症、便秘、癫痫、振颤麻痹等);
5、穴位埋线调理与治疗妇科病、更年期综合症、亚健康及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应用;
6、穴位埋线常用穴位的定位,埋线特点,注意事项;
7、穴位埋线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
8、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指导、现场操作演示(发放埋线针具,学员亲手操作)。
二、
1、突出新技术!在原课程(美容、疼痛、减肥)班的基础上,突出了新科技、新进展的教学,所有新技术,均倾囊相授。
2、全国唯一将埋线医疗、埋线美容、穴位注射技术融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员只参加一个学习班,就可以学到三种实用技术。
3、本班为精英教学模式,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确保让每个学员都可以学会,专家和学员同台操作,“手把手”互动教学,直到学会为止,结业后即可独立开展工作。
三、
赵喜新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刺络和拔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埋线学会秘书长,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副,河南医院针灸科主任。擅长运用药物、针灸、埋线、贴敷等治疗肥胖、疼痛症、风湿、癫痫、脑瘫,哮喘和糖尿病等各科杂症。现承担省级以上课题4项,获得科研成果奖10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50余篇。
四、培训对象:
凡从事骨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针刀、软伤科、麻醉科、康复理疗科、医院、门诊、诊所的临床医生均可参加。
五、培训事项:
培训时间:年9月15日—9月17日(9月14日报到)。
培训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培训费用:人民币元(包括:授课费、资料费、见习费、合影费、结业证书费)
提前报名并预付报名费者培训费优惠元,即总费用元.(报名费包含在里面)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也可自行安排。
报名方式及联系方式:联系人:董琳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f/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