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新发胃癌在中国,事实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不舒适了才会去看医生。胃溃疡和胃癌这两种发生在胃部的疾病都可以引起胃痛的症状,但疾病的性质确实天壤之别。而胃癌的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者有一些很不起眼的症状,与普通消化道疾病类似,可能仅有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
这些症状极易与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因此百姓未必能想到早期胃癌可能也是类似的症状。
那么要怎样区别胃溃疡与胃癌的症状呢?胃癌的症状可能有哪些?
1.短期内不明原因体重减轻,食欲减退胃癌的症状可能表现在明显的消瘦,因为肿瘤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和人体争抢营养,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而像胃溃疡这样一般的胃病发作,对食欲、体力、体重无长期的影响。
胃癌早期患者没有想吃饭的欲望,明显的厌食表现,或是食后饱胀嗳气,厌恶肉食等,是胃癌比较常见的症状。
2.出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胃癌在早期的时候就可有出血的症状,而在晚期的时候胃癌患者出血量就会变得很大。个别人可在呕吐物中混杂咖啡色或黯红色的血液,少量出血时患者往往难以察觉,没有明显的症状。
少量上消化道出血可以通过胃镜检查或者粪便隐血试验发现,也有不少患者是因为常规体检发现隐血试验阳性,而追查到出血是来源于胃,从而及早低发现了胃癌。这也体现了常规体检做粪便隐血试验的意义之一。
3.无胃病史,持续的腹部不适或疼痛这些不适症状包括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没有诱因,口服药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时好时坏,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普通胃病往往在发病前有明显诱因,比如经常喝酒、吃冷饭冷菜、喝冷饮,长期吸烟、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如果没有明显诱因出现的胃部不适,应该排除是否有胃癌的可能性。
4.“老胃病”出现的疼痛性质规律、改变有许多胃癌患者曾经都是各种各样的“老胃病”患者,由于以前多次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以为老胃病就是一直这样,就让它疼着,医院检查,也不重视,也是麻痹他们的原因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原有的胃痛性质和规律发生了改变就需要注意了:比如原来每次都是吃饱疼,晚上睡觉不疼,如果突然出现了晚上睡觉也在持续地疼,这样的疼痛习惯和规律改变。
因此,长期患有胃病的患者(尤其是40-5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如果近期内上腹部疼痛的性质和规律发生了改变,且经过2~3个月的正规治疗后仍无明显好转,就应提高警惕,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以上只是临床规律,只有一定的预测性,因为疾病的情况的多变的,所以并不能作为诊断,最终都需要胃镜检查和活检组织的病理检测方能确诊。
这几个症状并非特异性的,如果有这些表现,应想到癌症的可能性,但不要对号入座,有些表现不等于就是癌。要正确理解症状与疾病诊断的非必然关系,有症状是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最终明确诊断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
无论是诊断还是早期发现,可以选择我院“胃早癌风险筛查”进行抽血检测,“胃早癌风险筛查”是《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指南中推荐项目,主要通过监测胃蛋白酶原1、胃蛋白酶原2及胃泌素17的分泌来判断早癌的发生,该项目敏感度较高,判断范围较广,从胃炎、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到溃疡,都可初步判断,结合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WHO定义为I类胃癌致癌原)对恐惧胃镜的患者是好的选择之一。但最后确诊最准确有效的方法是胃镜检查,一目了然,对于胃的大部分疾病都能诊断,避免“忧心忡忡”或者“自我麻痹”两个极端。
(本文摘抄“兰世亭”相关内容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kidsincar.net/wkyzlff/858.html